|
資訊工業策進會(資策會)資深產業顧問兼資深研究總監陳子昂。(中評社 倪鴻祥攝) |
中評社台北5月25日電(記者 倪鴻祥)印度能否繼中國之後成為世界工廠?台灣資訊工業策進會(資策會)資深產業顧問兼資深研究總監陳子昂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表示,印度的崛起是早晚的事,但印度屬於聯邦制,投資印度要地方政府說了才算數,而且內部問題多,可說在2030年以前,印度都不可能取代中國。
陳子昂,東吳大學商用數學系學士,清華大學應用數學碩士,曾任工研院產業研究分析師、經濟部ITIS(產業技術知識服務)專案辦公室主任、頂新集團頂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協理、嘉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等。現為資訊工業策進會(資策會)資深產業顧問兼資深研究總監,帶領MIC區域研究組專研兩岸產業、資通訊及亞太地區與印度產業經貿研究。
陳子昂告訴中評社,調查台商近十年動向可以發現比起動輒1、2千家台商到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卻不愛到印度投資設廠,目前只100多家台商在印度設廠成功。通常台商投資經營分二種導向,一是針對該國內需市場,二是轉口貿易,目前還沒看到出口轉內銷的成功案例,因為兩種是不同經營思維,做法不同。
他說,從印度內需市場發展的成功案例來看,第一,印度的種姓制度太複雜、太嚴重,所以一定要找印度人來負責行銷通路;第二,產品一定要符合印度的特色,就是產品可以功能少、很簡單,但一定要非常便宜,而且堅固耐用。
他表示,雖然印度積極招商,但有很多問題,一是印度為聯邦制,很多事中央政府說了不算,要地方聯邦政府說了才算數。二是舉凡稅務、法令、管理制度,都需要邦政府協助,但各城邦有不同規定、不同語言、文化,族群從膚色很白的亞利安人到膚色很黑的民族都有。三是勞工素質不齊。
他指出,在東南亞國家投資設廠會蓋員工宿舍,勞工會就近住進員工宿舍,但印度人習慣當天一定要回家,所以不住宿舍,而當地交通不便利,往返可能超過一天以上,因此聘僱勞工只能在一定範圍內,缺工問題很嚴重。
有人以印度去年是世界第六大經濟體,預計一、兩年內會超越英國成為第五大經濟體,未來10至15年內可能躍升第三大經濟體,甚至可能超越中國。
陳子昂向中評社分析,不管印度的GDP是世界第六或第五,這是從購買力平價(ppp)的算法來看,如果照這算法,台灣現在經濟實力已經超越英國,中國早就超越美國了;可是研究印度不能從PPP的算法來看,因為印度人口雖然超過13億,但其人均所得未到中等收入,也就是其中產階級未到一定的數量。
陳子昂說,印度會被看好,是因為人口夠多、內需市場夠大、網路又發達,又是英語系國家,和西方關係好,世界上許多知名企業的CEO都是印度裔,印度也因為種姓制度,基礎勞工比較任勞任怨,不像越南人經常鬧罷工、背後可能還有政府認可的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