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9日電/據大公報報道,“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對於兩岸青年而言,時代賦予我們的重任是‘做中華文化的傳承者、傳播者和開拓者’”。南京師範大學2018級中國近代史博士研究生張雅倩認為,如今兩岸青年對抗戰歷史了解較少,親歷者越來越少,亟需加強共同歷史記憶,積極傳播抗戰史,弘揚抗戰精神。
張雅倩說,兩岸本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由於台獨勢力不斷通過各種方式推動“去中國化”,修改歷史教科書,造成兩岸青年在共同的歷史記憶上漸行漸遠。
張雅倩建議兩岸青年建立合作,進一步開展口述訪談。對親歷抗日戰爭的兩岸民眾進行訪談。“目前,親歷者年事已高,隨著他們的謝幕,我們再也無法接觸到抗戰親歷者。搜集他們的回憶資料,記錄他們的影像和音頻,不僅僅是個人家庭記憶的一部分,更是國家和民族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還需進一步挖掘文獻史料。
張雅倩特別希望兩岸能共享歷史資源,加強共同研究。當前由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近代史所開發的“抗日戰爭與近代中日關係文獻數據平台”,不僅取得了良好的學術效應,而且產生了較好的社會效應,一些中學生都能夠利用這樣的平台探討歷史問題。在共享歷史資源的基礎上,兩岸學術界還可以通過合寫歷史、合編通俗讀本等形式加強歷史記憶,諸如《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就提供了良好的示範。
台灣青年學者張宗坤亦表示非常期待未來在口述歷史方面兩岸能有更多的合作,包含口述歷史、日記、回憶錄這樣的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