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黎明。(中評社 黃文傑攝) |
中評社台北5月28日電(記者 黃文傑)台灣戰略研究學會執行研究顧問李黎明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美中對抗從貿易戰、科技戰到可能的軍事戰,美國不可能一槌定音,贏得美中戰爭。美台關係也非典型的快速增進,台灣應該避免民粹語言,一旦超越大陸無法容忍的紅線,大國衝突或台海區域衝突,將難以避免。
李黎明,退役上校,東吳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台北市立大學、東吳大學兼任助理教授,現任台灣戰略研究學會執行研究顧問。
日本共同社日前引用消息人士說法,指中國大陸將於八月在海南島進行“規模前所未有”的大型兩棲軍演,模擬奪取東沙島,連日來各方對此訊息之評論、臆測不斷,彷彿台海已在戰爭邊緣?
李黎明告訴中評社,通常戰爭的導火線,繫於民粹語言,最典型就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不斷用言語挑釁中國,企圖升高美中衝突,藉此換取年底美國大選的連任選票,另外也看到美台關係非典型的快速增進,這波新冠肺炎全球肆虐,台灣藉由疫情下的外交出擊,也為美中對抗增添許多變數。
他分析,美國國際關係週期理論學者波林斯(Pollins)與施韋勒(Schweller)在1999年提出:美國外交政策“內向性”(introversion)與“外向性”(extroversion)之間的擺動規律,其實跟美國以及世界經濟的成長與衰退有關,也就是當經濟衰退,美國的世界角色是保守內向型的。
李黎明分析,自從特朗普擔任美國總統,完全背離美國政治傳統風格,這可能會扭轉美國歷史以來的穩定發展規律,走向突兀冒險之路,極易引發大國軍事衝突,反觀中國大陸最近表現,特別是十三屆全國人大的相關文告,沒有全面反擊美國或台灣。
他說,有人以“保持定力與耐心”來形容大陸,顯然有淡化處理、不願升高情勢的心態,自然不會輕易甚至主動發動戰爭,美中持續對抗,最後有兩個可能。
首先,美國現在進入大選,短期內甚至更長遠未來,中國大陸比較趨向退讓,甘願某種程度的損失。
第二,一旦特朗普判斷失誤或刻意為之,越過中國大陸無法容忍的紅線,屆時大國衝突或台海區域衝突,將難以避免。
李黎明認為,特朗普為何敢如此囂張?背離傳統作法,不光是個性,其實在經貿發展。
他說,中國明顯成為美國的強大對手,特朗普不惜推翻西方訂立的自由貿易制度,諷刺的是,這個自由貿易制度,當年卻是迫使中國遭受鴉片戰爭、不平等條約以及八國聯軍瓜分中國,如今換成美國自己不要。
李黎明以“賽局理論”來說,當兩車對撞,最好結果是“活著的英雄”,其次是閃邊,至少“活下來的膽小鬼”;最差是雙方都撞死,中國大陸的想法,當然會尋求克制,“保持定力與耐心”,但是美國也不可能一槌定音,尤其特朗普不小心踩到中國大陸的紅線,就可能爆發軍事衝突。
被問到,美中衝突的極大危險,台灣因應與對策?
他說,其實特朗普屢次嗆聲中國,看似撕破臉,但特朗普又常把“習近平是好朋友”掛在嘴邊,因此台灣宜應避免民粹語言,激化衝突,加上台灣的地緣戰略與軍事戰略,一旦爆發美中軍事衝突,台灣首當其衝,因此必須理性慎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