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主教選委、前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總裁麥鄧碧儀接受中評社專訪(中評社圖片) |
用軟性方式培育國家認同感
麥鄧碧儀曾擔任2006年和2011年的選委會委員。她指出,與過去相比,現在的選委會增加了很多職能,不僅負責提名、選舉行政長官,還負責提名所有的立法會議員以及選舉40位議員。因此她感到肩上的責任更重了。
“作為選委,我有三重身份。第一,我是一個中國人,所以我愛自己的國家;第二,我是一個香港人,所以我應該參與香港事務;第三,我是一個天主教徒,所以我愛主、愛人、守法、助人。這三個身份不衝突。”麥鄧碧儀說,因為這三重身份,她有責任對香港奉獻與付出。
“但香港很多人沒有‘我是中國人’的意識。”她憂心道,因為殖民的歷史,回歸前不少香港人沒有國家意識,回歸後我們更應該加強對青少年的教育,尤其是軟性的愛國教育,例如讓他們多多參與國家項目或活動。曾任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總裁的她憶述,“香港中學生太空搭載實驗方案設計比賽”,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全港中學生發揮創意,設計適合在太空進行的科學實驗,得獎方案由中國航天員在“天宮二號”太空實驗室進行實驗。當時她帶了一班學生去看神舟十一號升空,有位學生感動地說,當看見航天員帶著我的作品升空,我知道背後有國家很多工作人員的努力、心血和時間;還有位學生受到鼓舞,考入科大學習太空科學專業。
麥鄧碧儀指出,此類項目能讓香港學生深入解國家在航天科技發展方面的成就,有效提升了他們對國家科技事業的參與感。香港學生受到媒體等各方面的影響,聽到了很多有關內地的負面聲音。讓香港學生多多參與國家項目,能夠破除他們的刻板印象,啟發他們的愛國心,強化他們的認同感,讓他們真正覺得自己是中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