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信吉表示,目前只是拜登執政的第一年,交手第一回合對雙方底線到什麼程度,16日會看到。最近這一系列的攻防,包含美國介入台灣議題,對美國來講是“攻”,對中國來講是“守”,美國在議題上是主攻的,有一些比較積極的改變,這樣子的改變就是在期待中國有一些回應或接招。對中國來講因為一直強調不主動,不主動這件事雖然可以被接受,但若美國一直強勢的逼迫要表態的話,就要看中國怎麼被迫去接招,就要去觀察中國想換到的議題是什麼。
盧信吉表示,雖然拜登與布林肯有談到對於台灣議題相挺的立場,可是回過頭來說,包含白宮發言人與官員的談話裡面,也去談到某種程度接受既有一中政策的論述,雖發言人有談到這是對一中政策不同的認知,但不同在哪裡並沒有明確說明。可以觀察,美國到目前為止都是正反兼顧的,這種正反兼顧的狀態就是有硬性的極限施壓,但也有柔性轉圜的餘地,這個是談判的藝術。
這次在媒體公布時間後馬上就見面,時間很趕是否有什麼原因?
盧信吉表示,第一角度是看中國與美國談判是否越快越好?第二角度是美國與中國談判是否越快越好?他認為這件事需求在美國身上可能比較明確,因為美國需要更快與中國接觸越好的原因在於,美國希望重振包含在世界霸權、包含在盟國裡面一些承諾的兌現。過去特朗普政權在氣候峰會或其他安全議題上面有美國優先的概念時,盟國會有點質疑美國做出的承諾是否願意去執行;另外拜登政權在阿富汗政策撤軍,是否也代表美國的承諾的可信度有某一種程度受到質疑。對美國來講,若某種程度上需要中國配合美國需求去做調整的話,那談判的要求或紅利上面,一開始美國就受到比較大的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