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遵慈。(中評社 黃文傑攝) |
中評社新竹4月29日電(記者 黃文傑)台灣代工大廠緯創旗下印度Narasapura廠區去年底發生暴動,部分產線停工接受調查,今年3月8日已經恢復營運。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東南亞國家協會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莫迪政府確實想效法中國大陸、越南等國家,擴大參加產業供應鏈,不過印度退出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談判,加上這波疫情重創經濟,印度想邁向亞洲工廠,仍有漫長路途要努力。
徐遵慈,曾任台灣經濟研究院國際處副研究員,現任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東協研究中心主任、中華財經策略協會秘書長、商業總會“國際經濟關係委員會”委員、工業總會“國際事務委員會”委員等。2011-2013年負責台印洽簽經濟合作協定(ECA)的可行性研究。
新竹清華大學印度中心28日下午舉辦一場印度學術研討會,徐遵慈受邀參加,會後接受中評社採訪,主要針對美國拜登政府上台的印太戰略,美印、日印關係與台印投資發表看法。
徐遵慈告訴中評社,拜登仍延續特朗普的印太戰略,加上美國繼續抗中,印度角色應該更吃重,理論上印度應該在美中貿易戰實際受惠,不過從數據來看,並未如此明顯,反倒是越南成長幅度明顯。
她指出,印度政府自2020年6月起,針對電子製造提出獎勵方案,包括“生產獎勵計畫(PLI)”、“促進電子零件暨半導體製造計畫(SPECS)”、“電子製造聚落計畫(EMC2.0)”,截至2021年2月,印度政府核准廠依據PLI計畫提出投資案的總金額達10.2億美元,包括韓國三星、鴻海、緯創與和碩等蘋果手機代工廠,印度宣稱現已是全球僅次於中國大陸之第2大手機生產地。
徐遵慈說,早在特朗普政府,並要求美國企業將生產線移出中國大陸,外界以“逃命潮”形容,不過以中國大陸、印度與越南對全球出口手機及零附件金額比較來看,2019年,越南出口達到563.6億美元,印度只達到42.9億美元,中國大陸出口金額確實大幅衰退,但是2019年還保有2241億美元,越南是中國大陸四分之一,印度算“起步”階段。
她認為,最近幾年,台商赴印度投資始出現變化,除投資家數、金額擴大外,尤其以智慧型手機相關製造業最為明顯,經濟部投審會公布數據,2020年12月為止,對印度投資共計111件,累計金額為9.41億美元,近三年對印度投資屢次創下新高,印度是台灣對新南向國家中投資金額成長幅度最大的國家。
徐遵慈指出,印度自2013年起參加RCEP談判,台商認為美印、日印關係更加緊密,有助印度經濟發展,原本期待RCEP下與中國互相調降關稅,將可大幅降低印度自中國所需原物料與零配件關稅,不過印度最終退出RCEP談判,將衝擊印度經濟與產業,其他15國已經在2020年11月15日完成簽署,拼2022年1月1日生效,外界看印度是否重回RCEP。
她說,莫迪提出“在印度製造”政策的目的,原在複製中國大陸、越南等經濟發展模式,推展出口導向的製造業,但是沒有加入RCEP,加上這波疫情重創印度經濟,原本金磚五國的印度,近10年經濟成長率維持到6%至7%之間,2019年雖然“降速”為5%,已經“超法趕英”。
徐遵慈指出,結果4月這波疫情更嚴重,印度位居全球確診案例第二高國家,僅次美國,印度累計已有近1700萬名感染者和19.2萬人死亡,印度2020經濟成長已經急凍至-9%以下,2021年經濟成長更慘,預估龐大失業與貧窮人口,恐怕造成重大災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