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所長、文藻外語大學東南亞碩士學位學程教授顧長永。(中評社 蔣繼平攝) |
中評社高雄6月8日電(記者 蔣繼平)罷韓通過讓台灣政局走向歷史新頁,文藻外語大學東南亞碩士學位學程教授顧長永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韓流代表反對的聲音,會一直存在,也是藍軍的力量,切不掉只能改變去適應,這是國民黨的課題;今天打韓、明天打柯、後天打侯,民進黨無法一直靠仇恨“治國”,中美對抗升級,兩岸關係極差,台灣經濟走下坡會不會破功,馬上就要面臨考驗。
顧長永,1955年生,台南人,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所長,退休後現為文藻外語大學東南亞碩士學位學程教授,研究領域為比較政治、政治發展理論、東南亞政府與政治、亞太區域研究。
國民黨高雄市長韓國瑜罷免案6日以同意票93萬9090票、不同意票2萬5051票,投票率42.14%通過。同意罷免票數,超過韓國瑜2018年高雄市長的89萬票,比蔡英文總統2020大選在高雄市拿的109萬票少,等同幾乎催出高雄綠營票數。
顧長永表示,每次選舉都是反映民意,結果都要尊重,這次罷免同意票得票數高,確實也超乎各界想像,合理解釋就是民進黨全方面動員成功,可以說幾乎把高雄綠營的票都催出來了,善用府院黨、媒體、網路總動員辦到的。
這可以反映出2018年崛起的韓流有退燒嗎?
顧長永表示,韓流不會退燒,因為還有超過一半的人沒有出來投票,反對的聲音一直都在,這是很明確的。藍營不出來投票不代表聲音不見。只要支持韓的群體還在,運用韓流力量就可以繼續做事情,韓國瑜仍是檯面上政治實力數一數二的政治人物,社會一定有期待。
那國民黨未來的走向呢?
顧長永表示,國民黨面臨兩次挫敗,第一大環境對國民黨不利,外界有一股反中浪潮,民進黨又刻意抹紅、將國民黨打成中共同路人,但並不代表國民黨意識形態有偏差,這是國民黨要去思考的課題。第二,民進黨透過社群網路抹黑、抹紅的策略運用太成功,國民黨就得好好檢討這部分的戰略執行。
韓流和國民黨一直配合的不太順利,怎麼看?
顧長永表示,國民黨在大選沒有好好整合,是不爭的事實,能夠整合就能成功,理論簡單但實務操作就有難度。
整合不起來原因,他認為,問題出在韓流崛起不是靠國民黨,而是靠韓國瑜的個人魅力,這是最大的差別,國民黨是百年大黨有各種包袱,韓流動能是迅速、爆發力強,所以國民黨動的慢,創造議題也慢,組織機器要面臨調整,韓流動的快,這點就像民進黨運用社群、網路媒體在帶動議題。
顧長永表示,怎麼把動能維持下去就是國民黨的課題,沒有辦法完全切開,都是藍軍的力量,只是國民黨有明確組織系統,韓流則沒有,理論上要整合是蠻容易的,目前優勢就是江啟臣和韓國瑜比較容易溝通,可以互相幫忙,會比以前的情況好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