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肺炎致產業斷鍊 戴肇洋:衝擊高科技塑化業
http://www.CRNTT.tw   2020-02-25 00:14:57
戴肇洋。(中評社 鄭羿菲攝)
  中評社台北2月25日電(記者 鄭羿菲)行政院預計推出新台幣600億元紓困產業,台灣省商業會顧問、現代財經基金會顧問戴肇洋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表示,對經濟、產業當然有幫助,但從融資、就業、租稅下手,是不是能達到業者所需還不知道,或許廠商期待幫助的是缺料和未來的通路怎麼解決。

  戴肇洋提醒,政府現在是以3個月內疫情受控為前提下修GDP至2.37%,但疫情若延長影響大陸中間財或零組件輸出,因兩岸科技產業鏈結非常緊密,台灣的科技產業如電子資訊業、光電產業將受不小影響,塑化業也可能有這樣的憂慮。而當製造業受到衝擊馬上就影響到就業問題、無薪假、失業率,台灣的內需市場又會受到更大影響。

  戴肇洋是日本關西大學經濟學博士,現年65歲,曾任台灣綜合研究院第三所所長、台灣經濟研究院第二所組長、日本關西大學經濟政治研究中心研究員、中華經濟研究院顧問、台灣競爭力論壇國際經濟組召集人、經濟部產業諮詢發展委員會審議委員、工總中小企業發展委員會副召集人、商總財稅委員會委員、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顧問。現為台灣省商業會顧問、現代財經基金會顧問、專欄主筆。

  新冠肺炎衝擊台灣經濟產業,行政院已規劃編列新台幣600億元紓困方案,包括新台幣200.5億元補貼內需型產業及製造業、新台幣196.8億元紓困觀光產業與交通運輸業,包括新台幣20億元的振興抵用券等。而行政院主計總處”12日已將今年經濟成長由2.72%下修至2.37%。

  戴肇洋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表示,這次新冠肺炎對台灣經濟的影響跟2003年SARS時期不一樣,台灣跟大陸之間的經濟關係、產業關係因為地緣經濟的因素,從垂直結構走向水平結構,SARS時期是台灣賣給大陸很多中間財或零組件,而隨著大陸經濟產業成長轉型,尤其在2008年後台灣與大陸的發展,因成本等因素考量,台灣許多中間財或零組件產業工廠移往大陸,很多中間財或零組件大陸已能自主生產甚至外銷,包括銷往台灣。

  “這就是為什麼大陸這次新冠肺炎,不少人第一個想法就是‘斷鍊’。”戴肇洋說,大陸製造的產品佔全球產品的三成,目前很多中間財或零組件產業也是由大陸供應給世界各國,新冠肺炎造成大陸很多企業停工、不能出口,台灣甚至是亞太國家都因為地理經濟的因素受到影響。

  戴肇洋指出,新冠肺炎對經濟造成的影響也與SARS不同,SARS時期大陸(包括香港)GDP約1.5兆美元,只佔全球4%,而目前大陸GDP已達14兆美元,佔全球16%,是SARS時期的4倍以上;SARS只影響大陸的一部分小區域,但新冠肺炎擴散較廣,很多大陸地區都受到影響,大陸企業復工也並不理想,雖然大陸企業拚復工,但據了解很多工廠復工率不到3成,新冠肺炎對全球經濟的影響非同一般。

  戴肇洋認為,第二個影響是新冠肺炎也造成台灣內需市場的影響,馬上造成觀光產業、旅館、運輸,甚至是農業都受到影響,如公共運輸載客量降三成、航空公司縮減航班、民眾不敢到餐廳消費,而最大不同的是新冠肺炎感染途徑至今很難掌握,SARS傳染主要是跟感染源有接觸,台灣民眾只要保持戒心,還是敢上街消費,但從這次確診的第24例,就能看到不確定性,而台灣這幾年外銷訂單表現不是很好,相對的得靠內需衝刺,但內需卻開始卡關了。

  戴肇洋說,第三個影響是新冠肺炎增加了台灣社會的不信任感,除了這幾年的政治因素造成族群對立外,疫情讓民眾擔心、恐慌,甚至引發口罩之亂,無形中增加了不信任感。

  中評社記者問,行政院推出新台幣600億元紓困條例,能救台灣產業?

  戴肇洋表示,政府推出紓困條例、經費規畫,當然對整個經濟、產業有幫助,但是推出條例內容的時間很倉促,是不是真的能解決廠商的需求還是未知數,從融資、就業、租稅三面向下手,完全是供給面的經濟學,相對於台商、業者所需的角度能不能達到目的,還不知道。

  戴肇洋說,業者現在的問題包括缺料,很多中間財或零組件都從大陸進口,這要怎麼解決?租稅減免雖對廠商有幫助,但或許廠商期待的不是這個東西,而是缺料、未來的通路怎麼解決,當內需消退時,海外能不能開闢第二市場?融資紓困對大企業來講影響並不大,因此他不確定目前行政院推出的方案,是不是真的能滿足業者的需求。

  戴肇洋提醒,主計處日前下修台灣GDP至2.37%,但前提是以新冠肺炎3個月內受到控制,這次疫情沒有人敢說什麼時候會趨緩,或是到夏天病毒就不活躍、到底衝擊多大等,若疫情延長,台灣的科技產業如電子資訊業、光電產業等,因兩岸科技產業鏈結、材料供給非常深、緊密,台灣備料逐漸缺少下,恐怕衝擊會非常大,塑化業也可能有這樣的憂慮。當製造業受到衝擊,馬上就影響到就業問題無薪假、失業率,後面的內需市場又會受到更大衝擊。

  至於給蔡政府此次疫情對台灣產業衝擊的建議,戴肇洋指出,政府要利用這次疫情調整台灣產業結構,這非常重要,現在全球已經是產業供應“生態系”了,台灣很多產業不是製造技術的問題,面對地緣經濟風險越來越高,如日本若發生狀況,台灣依賴日本進口的精密機械、設備馬上就會受到衝擊。

  戴肇洋說,這類自主能力很弱,或找不到有狀況時的替代來源的台灣產業,每次面對地緣經濟風險就會受到衝擊,這樣的產業需要調整體質,讓廠商找出替代開發或更新的產品。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