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農產品種養方式從“增肥”轉向“瘦身”
http://www.CRNTT.tw   2019-01-30 16:10:20
  中評社香港1月30日電/記者在中國農業大省江西採訪發現了一個新現象,農產品種養方式正從“增肥”向“瘦身”轉變。

  據新華社報道,距離中國農曆新年不到一週,亞洲最大土壩水庫——江西永修縣柘林湖的一汪小水灣,2000多千克胖頭魚被裝上駛向上海的專業運輸車,送往人們的春節餐桌。

  記者在現場看到,與市場上常見的胖頭魚不一樣,這裡的胖頭魚顏色更黑,肚子明顯更小,背上的魚鰭清晰可見。行內人士稱之為“瘦身魚”。

  九江市柘林湖生態漁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楊培林告訴記者,“瘦身魚”肉質鮮嫩、口感細滑,在上海、武漢、廣州等大城市的餐館銷售非常火爆,價格比普通魚高出1倍,公司每年50萬千克的產量供不應求。一年前,一家知名電商平台有意銷售他的“瘦身魚”,因為產量跟不上,他不得不婉拒。

  柘林湖生態漁業有限公司有4000多畝水面,大湖裡捕撈的胖頭魚投放到這片水域的網箱裡進行“瘦身”。

  “柘林湖漁業養殖都是人放天養,不允許投放飼料的。”楊培林說,我們水域水質優良、浮游生物少,再加上在網箱內集中養殖,食物不足就自然瘦下來了。平均“瘦身”20%到30%,根據魚的大小,“瘦身”過程從2個月到一年不等。

  這個過程看似簡單,但“技術”含量不低,最初常常出問題,不是瘦不到位,幾千斤幾千斤地被退回來,就是瘦得過度,運輸過程中整車整車死亡。

  楊培林說,經過摸索已基本掌握了“瘦身魚”養殖技術,眼下急需解決的是如何擴大規模。

  “人們對食品的品質要求必然隨著生活水平提高而提高,好的產品價格高一點,消費者也樂於買單。”從事漁業養殖20多年的楊培林說,過去養魚怎麼養得肥怎麼來,大量投放飼料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破壞環境,利潤並不高;如今讓魚“瘦身”,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贏。

  在論重量銷售的時代,農民為了獲得更高收益,必然要在“增肥”上下功夫。而在質量銷售時代,農產品的品質成為重要的衡量標準。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