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政治拔管 管中閔:誰是總舵手大家心知肚明
http://www.CRNTT.tw   2023-03-06 17:17:53
台大學生發起“黃絲帶運動”,師生與校友開始在校園內外(尤其是傅鐘周圍)掛起黃絲帶,拉起“大學自主”,“還我校長”等布條。(CM Kuan臉書)
  中評社台北3月6日電/台灣大學前校長管中閔今年1月卸任後,在臉書多次分享“拔管”歷程,管中閔6日又發文表示,當年教育部宣布否決台大校長聘任案後,引發師生強烈反彈,發起“黃絲帶運動”和“新五四運動”,當時呂秀蓮和行政院前院長張善政共同發表“不是挺管,是挺法治”聲明,他呼籲蔡英文總統設法弭平這場政治風暴;他直言,全案會走到僵局,都是教育部後面的政治力量,這股力量的總舵手是誰,大家心知肚明。

  管中閔臉書全文如下:
  
  前情提要:在當時的部長吳茂昆主導下,教育部於2018.4.27宣布否決台大校長的聘任案。此舉立刻引發台大,清華,以及各大學校院協會的抗議。

  心情記事之12:黃絲帶與新五四運動

  教育部作出決定後,台大師生隨即展開了如火如荼的抗議活動。4月28日,台大學生蕭智鈞等發起“黃絲帶運動”,師生與校友開始在校園內外(尤其是傅鐘周圍)掛起黃絲帶,以及寫著“大學自主”,“還我校長”的布條。後面幾天,有更多的人前來校園,在傅鐘旁繫上黃絲帶。

  2018年適逢五四運動九十九週年,校內師生在5月4日發起“新五四運動”。當天下午,許多師生與校友在傅鐘旁集合,呼喊口號,並向代理校長遞交請願信。大家隨後遊行至校門口舉辦晚會,人潮越聚越多,估計有數千人參加。晚會中許多老師輪番上台演講,前校長李嗣涔發言時怒批政府“比民初軍閥政府更可惡”,更指政府“無法無天”;物理系張顏暉老師則借用“動物農莊”中的話,嘲諷在這個政府之下,“豬可以當校長,人不可以”。

  我當天人在學校,但不願給人借口說我是自導自演,所以沒去遊行與晚會的現場。看到這麼多人願意站出來,公開表示支持大學自治,反對教育部的粗暴決定,讓我非常感動。內人去了晚會,只是默默站在群眾之中表達支持。到了晚上,我想很多人可能肚子餓了,所以定了一兩百個包子,請人送去,略表我的心意。晚會最後,大家用燭光圍出一個心形,心形中則是NTU;據內人告訴我,現場氣氛熱烈而感人。

  當天傅鐘旁的聚會出現一場鬧劇。一小撮反對新五四運動的學生,在傅鐘旁與遊行隊伍發生推擠衝突,其中一位學生自稱遭人勒頸而受傷,揚言提告。結果媒體的照片清楚顯示,這位學生是以右手掐住自己喉嚨並吐舌,然後面露痛苦的倒地。這位學生後來被指認是資管系的潘儒鋒,他也因為這個表演被封為“台大自掐哥”。我看到這個新聞後,覺得不可置信;本該充滿正義感的學生,怎麼會用這種愚蠢的方式來栽贓,意圖製造更大的衝突?

  面對教育部的決定,這時台大的態度至關緊要;只要台大不重啟遴選,遴選事件就仍是僵局,無法結束。台大在5月12日召開了另一場關鍵的臨時校務會議,並且以76:43的比數通過決議,要求教育部應依大學法等規定,處理本校之校長遴選結果,盡速發聘”。這個決議明確拒絕了教育部的要求,也再次證明了台大之所以偉大,就是在面對權力的壓迫時絕不低頭。

  前副總統呂秀蓮與行政院前院長張善政則共同發表“不是挺管,是挺法治”的聲明,呼應台大的決議。我在次日再度與媒體聚會,呼籲蔡英文總統在其就職兩週年前設法弭平這場政治風暴。至於“要不要做,怎麼做,就在‘總統′的一念之間”。這次事件之所以走入僵局,當然是因為教育部後面的政治力量;而這股力量的總舵手是誰,大家心知肚明。

  那時我的身心仍在復原階段,並未康復。我已恢復上課,但因左眼仍無視力,上課寫白板前還得先伸手去摸,確定白板的距離後才能開始寫字,寫出來的字也凌亂而扭曲。晚上我還是難以入睡,雖然不用再半坐著睡覺,但枕頭仍然得墊得很高,才能避免體內出現翻江倒海的感覺。我那時仍舊不太能看那些攻擊我的新聞,即使只是瞄到新聞標題,就會立刻神經緊繃,渾身出現難以形容的不舒服感覺。然而我的意志並未動搖,對外也仍然表現出堅強的樣子。

  當時政府與一些媒體一再質疑我“神隱”,不出來為自己辯護。我從一開始就認為,有關遴選和論文的爭議,當然該由相關權責單位說明;當這些單位(包括教育部自己)都先後澄清了各項指控,我還需要辯護什麼?更重要的是,三個多月來從未有任何單位發函(公文)要求我前往說明;遴選委員會沒有,台大誠信辦公室沒有,教育部沒有,跨部會諮詢小組也沒有,而台北地檢署根本否認要約談我。如果這些單位都不覺得有找我說明的必要,那我又該對誰去說呢?

  事實上,除了兩個多月在醫院和家裡臥床養病,我前後開過好幾次記者會,何曾“神隱”?四月初以後,我甚至每天到校,星期一還要上課,只要來台大管理學院就能找到我了。自己不認真找,卻怪別人“神隱”,真是荒唐可笑。其實他們要的是我不停的出面回應,這樣才可以持續污衊和攻擊,擴大輿論效應;這正是朋友早就指出的選舉時的輿論操作伎倆。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