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政策組強勢登場 民間智庫何去何從?
http://www.CRNTT.tw   2023-01-04 15:30:53
  中評社北京1月4日電/網評:政策組強勢登場 民間智庫何去何從?

  來源:大公報 作者:楊志剛(香港浸會大學前協理副校長、香港中文大學前專業應用教授、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兼任研究員)

  上一屆特區政府取消了中央政策組,為民間智庫的政策研究提供了廣闊空間;加上發生修例風波,讓全港感到政策研究的重要性,這亦為民間智庫創造了機遇;再加上國家對培養高端智庫的重視,在這三大因素叠加之下,過去幾年迎來了本港民間智庫的春天,他們以創新的思維開拓了豐盛的思想產品,獲得空前重視、贏得深度影響,其亮麗成績亦促使相關的政策局樂於提供合作、深化互動。

  邁向國際 促進思想交流

  隨著特首政策組正式成立,組長黃元山博士以民間智庫的政策研究工作打響名堂,他在新崗位必須,亦定必交出亮麗成績。行政長官李家超和各司局長銳意勵精圖治,在發掘新的政策亮點時,所有政府機關自然會和特首政策組全面攜手。特首政策組亦定必廣納民間賢能為顧問,民間賢能亦會以獲委為政策組顧問為榮。政策組強勢登場後,民間智庫對任何政策亮點的新洞察,都可能被誤視為特首政策組連同相關政策局的失察,雖然不至於產生矛盾,但民間智庫的運作空間,難免縮窄。在此新形勢下,香港民間智庫何去何從?

  答案是:邁向國際。香港是全國最高度國際化的城市,是國際大都會,身上掛著一連串“國際XX中心”的招牌。我們多項專業和行業均享有一定國際地位,卻極少有與我們國際地位相匹配的智庫。我們的智庫談不上有國際話語權,在國際思想市場長期缺席。連本港頂尖的智庫,雖然在某項國際排名中名列前茅,卻談不上有國際聲音,原因之一是他們的政策研究工作聚焦本地。此非本港智庫之錯,而是在本港公共政策貧乏的從前、在本港迎來智庫春天之前的長冬,本港智庫能站穩求存貢獻本港,已不容易,難有物質條件和智力資源放眼國際。

  今天情況截然不同。本港智庫有條件邁向國際,能在國際思想市場爭一席位以促進交流,在國際輿情空間發揮影響以推廣互動,這正是利用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而貢獻國家,就是造福香港。

  不久前,我國外交部公布制裁一名叫“餘茂春”的美籍反中華人。他現職為美國五大保守派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的“中國中心主任”,他之前是特朗普總統時期國務卿蓬佩奧的中國政策顧問。他的“政績”包括鼓吹“新冠病毒是從中國實驗室洩漏”、“台灣從來不是中國一部分|,以及“中國的野心是全球性的”。美國五大保守智庫之一有如此偏激的反華人物不斷散播極端扭曲的言論,這對美國輿情有何影響?但更重要的是:美國智庫設有“中國中心”絕非個別例子。我瀏覽了美國20大智庫,竟然無一例外,中國都是他們的研究重點之一。

  香港情況居然一樣。本港稍具規模的大學都“緊貼國際”,設有不同類型的“中國研究中心”,伸延著港英時期以香港為基地研究中國的做法。回歸25年後的今天,當我們的競爭對手對我們國家全盤研究的時候,我們不去切實研究我們的競爭對手,而是繼續以西方眼光研究自己國家。而上屆特區政府成立並取代中央政策組的“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在其五年運作期間,資助了一百多份政策研究,絕大部分是批給大學的研究人員。看了這些研究主題,我得出的主觀亦可能是偏頗的印象,就是這些研究建議未能成功申請到大學教資會和研資局的研究撥款,便拿到創新辦碰碰運氣。創新辦在特區政府換屆而終止運作前批出最後一項54萬元資助的政策研究,主題是:“透過建構一個社會行銷干預方案中的利益系統以‘輕推’餐廳客人減少餐後廚餘”。我慶幸創新辦終止了運作。

  面對我們競爭者全面調動他們天量的智力資源全國總動員研究如何擊敗我們時,本港大學以“殖民地”心態從西方國家角度研究中國,是價值觀和取態的問題。而過去政府創新辦的“政策研究撥款”,反映的是眼界和視野的問題。而最新強勢登場的特首政策組因為其官方身份,某些議題未必能研究,是職責範疇問題。他們的留白與不足,為有心有力的民間智庫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如想研究自己的國家,仍有大量議題急需研究的。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