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著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三個抓手
http://www.CRNTT.tw   2022-12-26 09:07:04
  中評社北京12月26日電/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是新時期重塑區域經濟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作為中國解決區域經濟發展實際差異的獨創手段,自新中國成立初期“三線”建設以來,尤其是新時代十年以來備受重視。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將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作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五大方面之一,明確提出要“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儘管如此,伴隨著區域發展條件在新時代的不斷變化,各區域如何深入實際、有效推動協調發展,仍然是懸而未決的難題。

  著眼實際,深耕現存區域發展戰略

  羊城晚報發表廣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張震文章稱,新中國成立以來為擺脫貧困、應對國內外發展遇到的棘手問題,中國開始逐步調整重大生產力布局,實施社會主義三大改造、推動“三線”建設、實施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以及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等區域戰略。在全國經濟發展中,區域板塊也逐漸由“三大板塊”(即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演變為“四大板塊”(即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伴隨著區域發展的現實需要,在“四大板塊”區域發展格局的基礎上,國家又先後實施了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保護戰略等。可以看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為了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國家從全局出發依據各區域發展的現實狀況與資源禀賦條件,均做出了合理的生產力布局與戰略安排。有些政策已經實施多年,就目前發展實際效果而言,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和“三線”建設已經完成其歷史使命,發展成果已載入歷史史册,也為中國現在呈現的區域發展新格局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四大板塊”戰略實施前後,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綜合實力對比提升較為明顯,“四大板塊”內部以及板塊之間發展差異近些年逐漸拉大凸顯。

  《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確立了長江經濟帶“一軸、兩翼、三極、多點”的發展新格局,其分別鑲嵌在上游、中游和下游三個地區。單從“三極”來看(即長江三角洲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便會發現下游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水平最高、以武漢為中心的中游城市群次之、成渝城市群相對較弱。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保護戰略實施以來,整個流域經濟發展聯繫不斷增強,優勢發展區域也逐漸顯現。可見,各區域戰略的實施都帶來了不同程度的經濟發展與社會綜合實力水平的提升,然而就全國各個區域戰略實施的初衷來說,其並未完全達到預期縮小區域發展差異的目的。究其原因,有些區域在不同時期各種區域發展戰略叠加實施,稀釋了主要區域發展戰略的最終目的。也有一些區域在同一時期不同發展戰略措施交錯重復,雖然強化了對這一區域發展地位的重視,但是也給此區域發展帶來了壓力,延遲了發展進程。因此,在應對多層次利好區域發展戰略帶來發展機會的同時,也不可忽視其導致相應區域現有戰略實施不徹底、不深入的問題,避免不同種類的區域發展戰略過度實施阻礙其協調發展水平提升。

  面向未來,用活區域發展政策工具

  文章介紹,區域政策最早興起於美國和英國,主要針對區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而提出。一般而言,區域問題基本可以劃分為落後病、蕭條病和膨脹病三種類型,相應的區域即為落後區域、蕭條區域和膨脹區域。

  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各區域資源禀賦差異較大,這些問題在中國不同區域均有凸顯,相應類型區域在全國也各有分布。如老少邊窮地區、生態保護區、水源涵養區、資源枯竭區等等。應對這些現存以及即將出現的問題和問題區域,應當充分發揮區域政策的積極作用,著重在其“積極的傾斜”與“高度集中化”這兩個突出而不可分割的特點上下功夫。正如現在全國正在實施和深入推動的主體功能區戰略,本著“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工則工、宜游則游”的原則,針對不同類型區域實施針對性、差異化的積極推進策略,即體現為區域政策的“積極的傾斜”特點。在針對不同區域實施“積極的傾斜”政策基礎之上,集中實施從中央到地方一以貫之的區域支持政策,即為區域政策“高度集中化”的體現。就目前而言,同一個區域政策在不同地區實施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充分發揮區域政策工具“積極的傾斜”與“高度集中化”的特性,尤其在面向未來,解決中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方面,更需要用好區域政策工具,積極發揮區域政策的協同綜合效應。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