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價值不斷放大
“五一”假期,北京、上海、杭州、成都、西安等傳統旅遊城市依舊熱門,一批三四線城市和縣域小城也大放異彩。“韓國平替”延吉,“東南亞平替”芒市,擁有小機場的保山、懷化、赤峰、和田等地,旅遊熱度明顯上升。年輕人是出游主力軍,銀發族、親子家庭同樣閑不住。統計顯示,有10.5%的農村居民出游,農村居民出游人次已占節假日國內遊客出游人次的16.9%。
人們出游的動因發生變化,名山大川、名勝古跡不再是人們追尋“詩和遠方”的唯一選項。“遊客會因為一串燒烤、一碗麻辣燙、一份驢肉火燒到訪一座城市,也會因為一場演唱會和音樂節、一次馬拉鬆和電競比賽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還可能因為某地高性價比的品質生活,背起行囊就出發。”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
如今,旅遊產生的情緒價值正在放大。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祁述裕表示,旅遊的內涵、載體、功能都發生了變化。以前旅遊僅被看作經濟活動,現在既是經濟活動,又是精神活動,人們看重在旅途中休憩娛樂、陶冶心靈、獲得知識;旅遊的載體不再局限於景區景點,而是“萬物皆可游,處處是場景”,市井生活、時尚展覽、演唱會、體育賽事等都成為重要載體。
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主任宋瑞表示,情感需求逐漸成為旅遊消費的核心訴求。淄博、哈爾濱之所以走紅,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們的情感需求得到了滿足,遊客感受到了溫暖與關懷,社會情緒形成共鳴。
需求牽引供給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