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年5月,在眾多文藝界人士的呼籲下,浙江省人民政府決定成立浙江小百花越劇團。而演出團中的28位“小百花”,絕大部分留杭入團。
老演員趙小珍便是其中的一位。回憶起40多年的從藝路,她笑著說:“‘小百花’不僅改變了我們的命運,也改變了浙江越劇的發展方向。”
紀錄片《百年越劇》總導演鐘冶平認為,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的成立,是浙江文藝院團一次標誌性的改革事件,為中國越劇乃至中國戲劇提供了不拘一格、獎掖新人的人才培養方式。
隨後,這群平均年齡衹有18歲的“小百花”們,秉承著“敬業、奉獻、合作”的工作精神和“求精、求新、求美”的創作意識,迅速在梨園界脫穎而出:
《五女拜壽》《陸游與唐琬》《西廂記》和新版《梁祝》等佳作頻出,打動人心,引發共鳴;茅威濤、董柯娣、陳輝玲、蔡浙飛、章益清等越劇名角深耕藝術,相繼獲得中國戲劇梅花獎,茅威濤還是“三度梅”獲得者,成為越劇舞台上的一位領軍人物;她們首創“詩化越劇”的藝術風格,將“寫意”戲劇觀貫穿從布景到表演的每一個舞台元素,豐富了越劇乃至中國戲劇的藝術表現。
浙江音樂學院戲劇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蔣中崎持續30多年關注“小百花現象”。他表示,40年來,“浙江小百花”以鮮明突出的江南文化特質、注重時代的審美需求和優化舞台的藝術資源不斷探索創新,為中國越劇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從未懈怠:“小百花”躍“新龍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