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民進黨當局的認知作戰:概念、模式和影響
http://www.CRNTT.tw   2022-08-07 00:13:42
從長期看民進黨當局的認知戰將導致其陷入不能自拔的境遇
  中評社╱題:“民進黨當局的認知作戰:概念、模式和影響” 作者:陳先才(廈門),廈門大學南強重點崗位教授、博士生導師、台灣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長、民進黨研究中心主任、廈門大學文科實驗室“兩岸融合發展與國家統一政策模擬實驗室”主任;林兆龍(廈門)、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認知作戰是一種有影響力的作戰方式。當今世界格局正發生重大而深刻的變化,世界範圍內衝突與對抗越來越轉移到以人的思想為主戰場的較量。民進黨當局在這場大國博弈中選擇站在中國大陸的對立面,積極參與西方反華陣營的認知作戰,操縱媒體、資金、人員和內容等,利用控制島內媒體的壟斷地位,配合國際反華主流媒體,運用扭曲、作假、挑撥等手段對特定人群選擇性投放各類媒體信息,製造話題衝突、混淆視聽、改變民衆的認知基礎,達到攻心奪志的戰略目的。儘管民進黨當局的認知戰花樣不斷翻新,議題變來變去,但其效果注定有限,更無法撼動大陸方面推進國家統一進程的強大意志。

  2017年9月17日,美空軍前參謀長大衛·古德芬(David L. Goldfein)在美國馬里蘭州國家港口舉行的空軍協會航空、太空和網絡會議上首次提出“認知作戰(Cognitive Warfare,簡稱‘認知戰’)”這一軍事領域的創新概念,認為“我們正在從消耗戰過渡到認知戰……它迫使我們向行業提出不同的問題”。①古德芬所提出的“認知戰”是在美國霸權逐漸衰落的時代背景下,西方在全球推行“和平演變”和“顔色革命”的升級版。2020年5月20日,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總統在就職演說中就“國防”事務改革的方向議題提到“第一要加速發展‘不對稱戰力’”,并提出與大陸之間的“認知戰”交鋒。②民進黨當局把“認知戰”引入“國防”事務改革議題當然有其不可告人的目的。當今世界格局正發生深刻的變化,新興大國與霸權國之間的競爭引發新舊國際秩序激烈震蕩,擁核國家間的衝突與對抗也從傳統的武力對抗發展到以人心為主戰場的較量。民進黨當局在這場大國競爭中選擇站在中國大陸的對立面,積極參與西方反華陣營的認知戰,對內打壓最大的在野黨中國國民黨,對外配合國際反華勢力對抗中國大陸,企圖達到不戰而攻心奪志的戰略目標。

  一、何為認知戰?

  依據北約《2020年多領域作戰》和美國軍方《2028年多領域作戰》這兩份重要的戰略文件,未來戰爭將從傳統的五個作戰領域即陸地、空中、海洋、太空和網絡空間,延伸至認知領域。這種認知領域的戰爭是集輿論戰、信息戰、心理戰於一體的綜合性超限戰爭。根據法國退役海軍上將弗朗索瓦·杜克羅澤爾對認知戰的研究,隨著火箭、衛星、計算機、電信和互聯網技術等新的顛覆性技術出現,以及社交媒體、社交網絡、社交消息傳遞和移動設備技術的日益廣泛使用推動了太空和網絡領域的發展,北約在這些新出現的領域面臨一系列挑戰,進而催生了一個新作戰領域:認知戰。在認知戰中,人的思想變成了戰場。其目的在於改變他們的想法和行為方式。③根據目前普遍接受的概念界定,認知戰的本質是通過己方信息渠道的優勢地位,壟斷、操縱、扭曲信息和輿論,最終摧毀敵方人員的認知基礎,達到攻心奪志的戰略目的。④換句話說,無需通過物理戰爭,運用攻心的戰術實現《孫子兵法》所記載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標。

  自俄烏危機發生以來,利用互聯網平台和自媒體展開的認知戰在向世人展示數據時代驚人的創造力的同時,也告訴世人對競爭對手思想領域的爭奪在未來戰爭中的重要意義。因此,上述對認知戰的本質認定相對比較狹窄,依據時代發展的實踐情況,尚需進行廣義的解釋,即認知戰的對象從敵方人員擴展至競爭對手,把渠道從平台擴展到自媒體,把組織方從競爭者擴展至利益攸關方共同協作。筆者認為,作為與物理戰爭領域完全不同的認知戰是指,競爭者通過操縱互聯網和自媒體等媒體平台,協同聯盟的力量,有組織,有目的投放特選的信息和創造話題,改變特定人群的情感、判斷和價值觀,最終實現目標人群的想法和行動往競爭者的預設目標潛移默化改變的非武力行為。其中,物理基礎傳播平台,組織策劃中心,特定信息與話題,目標投放人群,想法和行動的改變是認知戰必備的五要素。

  二、民進黨認知戰的模式和特點

  雖然民進黨當局自2020年5月20日在就職演說中首次提到認知戰,但實際上認知戰早在2019年的“國家安全局”的《中國假訊息心戰之因應對策》中已有系統呈現。⑤民進黨當局認知戰所要改變的思想所涵蓋的特定人群包括台灣島內、中國大陸和國際社會的民衆。民進黨當局開展的認知戰的模式、內涵和特點如下:

  1、民進黨認知戰的模式

  民進黨當局在開展認知戰時針對不同的特定群體混合運用不同的手段和模式。主要采取的手段有刻意扭曲、直接作假、分化挑撥、製造國際悲情等,通過創設議題“抹紅”中國國民黨。具體而言,民進黨當局通過一系列認知戰的操作,諸如將大陸對台政策及作為全部冠以“統戰”的標簽,企圖激發台灣民衆產生對大陸的“反感情緒”,通過“倚美謀獨”行徑企圖改變大陸民衆對武力統一台灣的成本認知,通過鼓吹大陸武力威脅并形塑“國際孤兒”形象尋求國際民主價值同盟的援助。為實現這些目的,民進黨當局采取的主要模式有四種:

  其一,大陸報道——媒體配合——引領風向。民進黨當局的這種認知戰模式,是把有關源自大陸各級政府實施的能直接讓台灣民衆受益的各種行政行為的新聞報道,通過島內媒體機構或者自媒體進行二度宣傳報道,刻意歪曲大陸政策或者具體行政行為的本意,宣稱大陸在島內搞統戰,煽動台灣民衆拒絕來自大陸的援助或者紅利,達到通過媒體二次報道、自媒體跟進等方式帶動島內輿論風向。在這次新冠疫情期間台灣曾經一度出現口罩、疫苗和快篩等防疫物資短缺的情況,大陸通過各種渠道表達願意捐贈和協助的意願,最終都被島內民進黨當局和媒體歪曲為大陸在島內展示抗疫的實力和優勢,通過口罩、疫苗和快篩等防疫物資收買台灣民衆人心,污衊大陸在對台開展統戰。民進黨當局甚至把大陸實施的能給台灣民衆帶來切實經濟利益的各項經濟讓利政策也鼓吹為對台統戰,惡意詆毀大陸的惠台政策。民進黨當局的這種認知戰枉顧台灣同胞的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通過自身控制的輿論歪曲大陸的方針政策,以達到防範台灣民衆形成對大陸的好感。

  其二,國際新聞——當局加工——轉銷大陸。民進黨當局的這種認知戰模式,把國際上對所謂的能提升台灣地區國際地位和國際曝光度的新聞事件尤其是來自美國的涉台新聞,經過民進黨當局加工為美國政府“堅定挺台”、國際社會和台灣地區一起構成“民主價值同盟”,刻意形塑大陸未來如果采取斷然措施統一台灣時,國際社會能够堅定支持台灣,會一起對抗中國大陸的相關新聞解讀。再通過島內媒體、自媒體和公衆號等渠道轉銷到大陸并推送到個人手機端,在大陸網民中營造一種“大陸不能也不敢對台動武”的輿論導向。在這次俄烏戰爭期間,台灣島內輿論配合國際輿論營造“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氛圍,報道在俄烏衝突中俄羅斯無法獲勝,遭受來自西方的集體制裁導致俄羅斯戰場失利以及國力衰退等,對大陸民衆誇大未來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後果。甚至在美國國務院近期修改相關台灣地位的表述時采取高調宣傳的態度,儼然有一種台灣地區被美國承認為一個“國家”的感覺。殊不知這是美國兩黨中期選舉前的議題操弄而已。民進黨當局通過這種模式的認知戰,與國際媒體裡應外合,加工涉台新聞轉銷大陸市場,刻意散布大陸官方不敢針對台獨采取斷然措施的虛假認知,妄圖影響大陸民衆的涉台輿情發展。

  其三,爭議事件——當局偽造——甩鍋大陸。民進黨當局的這種認知戰模式把台灣島內、大陸或者國際社會發生的爭議性事件,經過當局簡陋的加工和篡改偽造,故意混淆視聽,避重就輕,甚至放大極少數右翼思潮,把民衆是否支持當局的相關決策以及是否與國際主流社會保持一致的後果和大陸的可能獲益掛鈎,以誤導台灣島內特定群體而騙取支持。在舉行“四大公投”前夕,民進黨當局為了確保爭議性極大的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豬議題能過關,故意把民衆的反“萊豬”混同為反“美豬”,再聲稱反“美豬”等同於破壞台美關係,不利於美國支持台灣,給大陸製造離間台美關係的機會和藉口等;為了討好日本,民進黨當局故意混淆福島核事故中被污染過的“核廢水”和“冷卻水”的區別,誤導輿論。民進黨當局還和境外勢力相配合,指揮“1450”參與中國大陸極少數網民針對俄烏危機的個人極端意見開展“大翻譯”運動,在國際輿論場醜化大陸的國際形象。民進黨當局這種模式的認知戰實際上是通過故意歪曲、混淆某些概念,甩鍋給大陸,醜化大陸,獲取島內選民和國際社會的支持。

  其四,當局捏造——掌握網絡——散播島內。民進黨當局的這種認知戰模式直接依據當局兩岸政策的目標需求,捏造各類烏龍新聞,憑藉掌控島內媒體的優勢地位散播虛假消息,通過持續性的操弄圖謀改變島內民衆對大陸的認知和相關思考過程和行動。最典型的事件是2021年親綠寫手林瑋豐自導自演“抹紅”“假訊息”的認知戰被台灣網友識破,在島內炸鍋。與民進黨當局關係密切的台灣地區華視新聞台近期甚至捏造所謂的“解放軍犯台”假新聞,最終假借以工作人員播放操作錯誤為由撤銷等等。民進黨當局通過這種模式持續性捏造虛假信息,企圖培養出反抗大陸的極端右翼傾向,消除台灣存在所謂的“草莓族”的印象,大量鼓吹台灣要“全民皆兵”,在兩岸未來可能發生衝突時複製“全民抵抗的烏克蘭模式”,企圖削弱大陸在不得已情況下以非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的意願。民進黨當局這種通過在島內利用控制媒體優勢地位無底綫散播虛假信息的行為非常危險,長久以往將培育出反對統一的極端右翼分子和右翼集團,給台灣島內的政治生態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帶來毀滅性打擊。

  2、民進黨認知戰的內涵

  民進黨認知戰的內涵花招不少。在目標上,綠營企圖改變大陸民衆對統一的認知,炒作武統台灣的代價;在島內欺騙蒙蔽台灣民衆,鼓吹台灣受到西方民主價值同盟的保護;在國際社會鼓吹大陸“武力威脅”,尋求國際武力與輿論支持。在手段上,控制島內的媒體輿論,嚴格審查與當局意見不一致的自媒體賬號,查封支持祖國統一的自媒體賬號;這些台獨勢力既通過強行干預台灣電影金馬獎評選、中天新聞台牌照更換等,圖謀全面控制島內的傳統廣電體系,也在游戲、動漫等看似亞文化的網絡社區不斷煽動、教唆極端情緒。⑥在內容上,通過虛假信息,歪曲信息,混淆信息甚至提前洩露相關信息,達到在島內創設議題,帶風向,培養極端右翼思潮,以影響台灣民衆的情感、判斷和價值觀等。當然,民進黨當局在實施認知戰過程中設立相應的資訊指揮中心,積極動員青年群體的力量,創設“1450”或者類似“第五縱隊”的組織,給予相應的報酬,并積極引入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簡稱NED)傳播“顔色革命”的經驗,和與香港地區的“港獨”勢力相合作,裡應外合,全面拱火民進黨當局針對中國大陸的認知戰。

  3、民進黨認知戰的特點

  其一,控制媒體。民進黨當局控制媒體主要方式為壟斷公共媒體平台、控制自媒體與新興傳播基礎網絡。目前,在中天電視台被當局關閉後,島內藍營的主要媒體機構衹剩下趙少康旗下的中廣公司。民衆與民進黨不一致的聲音基本上很難通過公共媒體平台發出來。主流大衆社交平台基本上屬於宣傳所謂的“自由、民主、人權”的西方話語體系,自媒體機構上的個人賬號經常因為言論與民進黨當局主流價值觀不一致或者支持兩岸統一被封殺。另外,在影視與動漫亞文化領域以及民營的“星鏈”領域也為當局開展認知戰提供基礎場域。

  其二,平台運作。民進黨當局還通過設立網絡社群組織中心統籌指揮認知戰,并予以劃撥資金、安排技術人員等方式的支持。同時,在組織架構方面,還通過創設“1450”或者類似“第五縱隊”等“網絡水軍”,與香港地區的“港獨”勢力和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合作,協調分享認知戰的相關資訊與戰果。民進黨當局認知戰還通過在大陸微博平台設立類似“帝吧官微”等微博賬號主動出征。

  其三,議題引導。民進黨當局認知戰的主要內容形式是提供特定信息與話題引導。通過綜合運用虛假信息,歪曲信息,混淆信息甚至提前洩露相關信息,帶風向,企圖改變民衆認知和行為。在信息投放的時間和選擇目標投放人群方面都有一整套完整的規劃。有時也會根據突發的事件(如俄烏危機)和境外機構合作,開展針對詆毀大陸的“大翻譯運動”;或者在重大會議前夕就中國的“清零政策”配合國際社會的反華媒體機構(如“美國之音”)有組織詆毀大陸領導人。

  其四,價值導向。民進黨當局認知戰的目標是通過一系列的媒體與網絡宣傳活動改變特定人群的態度、情感和判斷,影響他們價值觀的形成和改變,并做出相應的行動變更。目前,民進黨當局的認知戰除了在台灣民衆中形成“反中抗中”,博取國際社會同情和支持外,一個明顯的傾向是在台灣島內的逐漸培育出要求“獨立”、反對統一的極端右翼和民粹化傾向。未來,要謹防民進黨當局通過在娛樂、教育、學術和社群領域的認知戰進一步激化島內“統一派”和“獨立派”之間的矛盾,調動民意要求民衆對“統獨問題”進行站隊,對支持兩岸和平統一的台灣同胞采取“網絡暴力”等新型反人類的納粹化行為。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