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智盛。(擷取自“台灣選情與兩岸關係前景”線上研討會) |
王智盛指出,在不表態、不投票、尚未決定投給誰的還有約136萬人,民進黨賴清德得票約在560萬票左右、中國國民黨侯友宜約500萬票左右、台灣民眾黨柯文哲約260萬票左右。他個人認為,大選要棄保的難度很高,藍白破局後柯文哲支持者非常穩定、選民黏著度很高,再加上多是年輕選民,因此棄保比較有難度。
王智盛認為,年輕選民要下架民進黨,但並沒有要讓國民黨重返執政,所以最後就投給柯文哲,柯文哲雖然選票不高,但足以影響選舉結果,這場選舉更像是2000年的三人選戰。
王智盛表示,在區域立委選舉的投票比較可能發生棄保,政黨票的部分,民眾黨維持一定能量,不分區立委國民黨、民進黨約13席左右,民眾黨8席。在總席次113席的立法院,國民黨有機會成為第一大黨,總席次可能是52席到53席,民進黨的席次也大約如此,民眾黨則是8席。
王智盛指出,確實這一年來民進黨主張的芒果乾的效應已邊際遞減,雖然國際社會認為台灣選舉攸關兩岸關係發展,但至少在台灣社會兩岸並不是絕對影響投票的關鍵,與2016年、2020年的氛圍完全不同,兩岸不再是台灣選舉的關鍵。
王智盛認為,若民進黨勝選,可能回到阿扁執政時期分立政府的狀況,對民進黨執政會更困難,但觀察阿扁執政時期,即便推動法案的過程紛擾不斷,會存在拉扯執政黨在特定議題推動的可能性,但不見得就會讓整個政策推動處於對峙、卡關、無法推動的情況。
王智盛表示,若國民黨執政,在立法院佔多數,也願意跟民眾黨結合聯合政府,但在馬英九執政時期,在重大議題如兩岸議題反而是遇到障礙,包括ECFA、太陽花等,甚至也有馬王之爭,也不見得就能在兩岸政策上完全無阻礙的推動。
王智盛說,若國民黨侯友宜當選,相對而言“看守內閣”大概就是西線無戰事,而520後,國民黨與北京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要恢復一定程度的互動協商是有可能的,但恐怕還會取決於,在1月13日到5月20日的新國會,會不會急於想方設法推動《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制衡國民黨,但整體來說,兩岸關係一定會比民進黨的賴清德當選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