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農委會副主委陳添壽。(中評社 資料照) |
|
外籍漁工將石斑和龍膽石斑魚裝進活體運搬船的船艙內。(中評社 資料照) |
中評社台北8月18日電/大陸今年6月10日因藥物殘留暫停台灣石斑魚輸入,台農委會漁業署為杜絕混貨登載不實的情況再發生,啟動石斑魚普查計畫,所需經費約新台幣3000萬,預計明年中將完成普查。
漁業署追查今年年6月10日中國大陸海關總署通報台灣輸大陸石斑魚2批檢出(還原型)結晶紫事,台籍“海○”及“金○○26號”等2艘漁船漁業人說明本航次所運搬石斑魚來源之養殖漁民,與裝卸清單所載養殖漁民不符,各核處新台幣15萬元罰鍰,並移請檢調單位偵辦。
根據《中央社》報導,“農委會副主委陳添壽今天參加“2022農村好物特展-微秋.食饗展售活動”記者會受訪表示,為了在上下游管理建立追溯,也就是“貨是誰的”、“混誰的貨”,漁業署已展開石斑魚普查的計畫,普查將成為常規,該計畫所需經費約3000萬,目前已經抽檢了400家,還有1400家待抽驗,預計明年6月會做完。
陳添壽指出,不只石斑魚,其他漁貨在上市前都有一定的抽驗比例,未來將加強抽驗,環境也要加強管理,現在的檢測儀器相當精準,1座游泳池只要有1cc的紫藥水都驗得出來,不過行政單位沒有檢測中心,普查抽驗則委託其他公正單位來做。
漁業署強調,為維護水產品安全,政府跨部會從生產到上市進行抽查把關,食魚在生產階段、未上市前,歷年都依風險辦理未上市水產品產地監測,絕大多數均合格,倘少數檢測出藥殘未符規定,亦依規限制移動至檢驗合格,才能上市。
漁業署表示,近年與防檢局、地方政府共同攜手,致力於正確用藥宣導、未上市產地監測等,又漁業署對於放養量申報係運用高科技航拍輔以衛星影像,2021年申查報逾91%,均納入市售抽驗藥檢母數納管,使近年來市場上石斑魚已鮮少檢出用藥不合格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