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網評:一年又一年,為何總是今宵最難忘
http://www.CRNTT.tw   2022-02-01 12:03:39
  中評社北京2月1日電/據澎湃新聞報道,“三百六十五個夜晚,最甜最美的是除夕”,1995年的春晚上,張也一曲《萬事如意》深情柔美,“親情鄉情甜醉了中華兒女”。剛剛落幕的虎年春晚上,張也、呂繼宏演唱的《我們的時代》豪邁大氣,“古老中國燦若星河,今日中國紅紅火火”,抒發了對新時代的美好祝福。

  這是春晚舞台上一次有趣的時空回響。它背後的意蘊豐富而厚重:家國情懷、鄉土情結、文化審美、身份認同,這些銘刻進華夏兒女基因的價值取向和情感體驗,是我們這個民族的鮮明印記,在時代社會的巨變中歷久彌堅。

  不知不覺間,春晚已走過四十年。四十年間,春晚貢獻了無數個經典“名場面”,一次次刷新國人對於一台晚會的想象,贏得了國民“精神年夜飯”的美譽。誰沒有除夕和家人一起看春晚的記憶呢?誰不能哼唱幾首春晚歌曲,脫口而出幾句春晚相聲小品金句呢?

  光環在身、童年濾鏡,是經典的優勢,但對於還在“年更”的春晚,也是一種甜蜜的煩惱。身處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文藝娛樂越來越發達,傳播媒介眼花繚亂,觀眾欣賞閾值越來越高,唯一不變的就是“變”本身。

  創新出新,在今年春晚體現得很明顯。最直觀的,是技術創新玩出了新高度:720度穹頂空間,XR、AR虛擬視覺技術、全息掃描技術和8K裸眼3D呈現技術,竪屏觀看模式,多平台推送……這些專業的高科技、黑科技,拉近舞台和觀眾的距離,提升了觀賞體驗,用新技術打造全民“沉浸式看春晚”。
  如果說技術建構是“體”,那內容出新才是“用”。今年春晚這道大餐,美味有“嚼頭”的佳肴還是很豐盛的。

  最大亮點或許應該首推舞蹈類節目:當武者漫步地標建築之巔,《行雲流水》之間盡顯大國、大城風範;舞蹈詩劇《只此青綠》仿佛徐徐展開的優美畫卷,演活了《千里江山圖》,讓網友直呼“美哭了”;創意舞蹈《金面》,以愛情雙人舞的形式,講述了一個充滿懸念和詩意的浪漫愛情故事,將三星堆考古發掘的畫面感拉滿。

  音樂短劇《萬象回春》,取材於去年北上南歸引發全網關注的雲南大象。“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跟隨這群亞洲象的腳步,世界人民看到了一個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

  12年前的春晚上,“小虎隊”重聚引發一波回憶殺;今年春晚再次打出情懷牌,邀請中國香港老牌樂隊——溫拿樂隊,帶來歌曲串燒《朋友》。”情同兩手一起開心一起悲傷,彼此分擔總不分我或你”,多名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歌手、演員登台,讓濃濃的“灣區味”撲面而來。

  備受關注的零點時刻,留給了“太空出差三人組”。這是中國航天員首次在太空過春節。三位航天員在空間站內念春聯、送祝福,天地互動,“普天同慶”,正是我國航空航天事業飛天攬月的一個縮影。

  總體而言,2022年春晚用溫暖熱烈的中國年味主基調,兼顧國家宏大敘事、社會民生關切,和個人成長、家長裡短,兼具傳統文化底蘊和時代審美風潮,注重科技與藝術的融合,色香味俱全。

  或許在今天,很多人不再像小時候那樣,除夕早早守在電視機前,等著春晚的到來,但關注春晚、談論春晚,依然是除夕夜不變的主題。

  今年春晚,創新不忘守正。春晚之“正”,應包含這幾層意思:歡樂吉祥的年味,團圓和睦的家庭氛圍,中華一家親的團結勁兒,全球華人的大聯歡。這直接反映在人們對春晚內容的期待上:反映時代社會的變遷,折射普通人的生活,展現中華民族的文化價值觀和身份認同,抒發每個中華兒女的家國情懷。

  正因如此,聽到主持人說“吃餃子,看春晚”,我一個南方人也會對用食物指代節日“傳統技能”心領神會。聽到這一具象化的表達,即便感情內斂也易被激發出強烈的歸屬感、帶入感,這是我們共同的情感體驗;海外華人在異國收看春晚時最容易動情,思鄉戀土是我們不變的情懷。

  “難忘今宵,難忘今宵,無論天涯與海角,神州萬里同懷抱……”一年又一年,總是辭舊迎新的除夕夜最難忘,因為每個人都能從這個時點、這台晚會中感受到:一個越來越繁榮富強的國、一個蒸蒸日上的家、一個越來越好的自己。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