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愛國老人葬在台北,生前盼祖國統一重回故土
http://www.CRNTT.tw   2020-05-24 10:23:11
  中評社北京5月24日電/據上觀新聞報道,那次到台北北投,順著溪邊小道,來到了梅庭。朋友說這裡是于右任先生當年的避暑之所。台北乃盆地,夏天悶熱,而北投位於陽明山上,冬有溫泉療養,夏則能避酷熱,這棟日據時代的小樓便成了先生的另一個居所。

  大陸的許多人,了解先生都是從那首《望大陸》的詩開始的。那近乎悲鳴的“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撥動了兩岸無數人的心弦。

  順著先生遙望故土的目光,我們知道了先生原來是位多麼偉大的人物。先生是堅定的革命者,早期加入孫中山先生的同盟會誓死推翻腐朽的滿清政權。先生是優秀的教育家,參加創辦過中國公學、上海大學。先生是中國新聞工作先驅,有“一支筆抵十萬毛瑟槍”之譽。先生是負有盛名的書法家——中國“三百年來一草聖”。先生還是位詩人,《望大陸》便是他的代表之作。透過這些,我們發現先生更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者,你的一生都在為國家的統一,光復祖國山河而奮鬥。

  1928年9月,于右任去蘇州木瀆看望友人,順道去靈岩山拜謁韓世忠墓。先生寫詩一首,“木瀆蘄王萬字碑,功名蓋世複何為。江南苦念家山破,我亦關西老健兒”。《宋史·韓世忠傳》中說“韓世忠,字良臣,延安人。風骨偉岸,目瞬如電”。許多人了解韓世忠,大概是他率水兵八千在鎮江黃天蕩大敗金軍完顔宗弼十萬人馬,成為南宋抗金戰爭中難得的大勝仗。韓世忠去世後,被封“蘄王”。我想,當年站在韓世忠墓前的于右任,看著這位當年誓死北伐光復國土的老鄉(于右任為陝西三原人),想到國家內有軍閥割據,外有列強環伺,一時豪氣勃發,“我亦關西老健兒”,能像你“蘄王”一樣上戰場呀。是的,先生雖一介書生,指揮千家萬馬的豪氣也從來沒缺過。1918年1月,革命黨人張義安等在陝西發動“三原起義”,推于右任為靖國軍總司令,與南方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護法之師遙相呼應。靖國軍孤立渭北,與北洋軍閥苦鬥了4年。

  1941年,于右任瞻仰成吉思汗陵,作《越調·天淨沙》:“興隆山上高歌,曾瞻無敵金戈,遺詔焚香讀過。大王問我,幾時收複山河?”其時,抗日戰爭正進入相持階段,日寇占領了我大半國土。站在陵前,于右任仿佛在問,你們什麼時候能趕走強盜收複國土?這是先生內心的呐喊:我們這代人必須收複家國山河!

  中國人民終於趕走了日本侵略者,光復了台灣。然而,1949年蔣介石敗退台灣,于右任先生也被困孤島。1962年,先生作《望故鄉》。這首泣血之作,既抒發了先生的思鄉之情,更是對兩岸不能統一的焦慮。兩岸分離,先生終不得落葉歸根,逝世後葬於新北觀音山上,面朝西北,遠方是他魂牽夢繞的故土。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