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童惠珍:民進黨搞僑界“去華化”實在沒意義
http://www.CRNTT.tw   2019-01-22 00:05:26
出身僑界的中國國民黨不分區立委的童惠珍。(中評社 倪鴻祥攝)
  中評社台北1月22日電(記者 倪鴻祥)旅居美國紐約30年、1月2日遞補為中國國民黨不分區立委的童惠珍接受中評社訪問時,對民進黨硬要把台獨深植人心的作法嘆為觀止,例如在僑界推動“去華化”、把“華僑”改稱台灣的“僑民”作法,不但對凝聚僑民的感情沒幫助,反而讓僑胞感覺很奇怪,實在沒意義。

  童惠珍,輔仁大學西文系畢業;美國紐約聖若望大學(ST. JOHNS UNIVERSITY)企管碩士;旅居美國紐約30年,曾任紐約台灣同鄉聯誼會會長、僑務委員;現任國民黨中央委員;由於徐榛蔚在2018年12月25日就職花蓮縣長辭去黨籍不分區立委,童惠珍於1月2日遞補就任黨籍不分區立委

  童惠珍表示,以前台灣在僑務很大的力氣經營,當年很多廣東人先游泳到香港,再轉輾到美國,有些甚至只會講廣東話的僑胞,包括中華會館、公所、台山寧陽會館等傳統會館都是支持中華民國,而且會館都掛“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每年國慶日都會掛國旗大肆慶祝,可是大陸經濟崛起後,近15年來全面擴張經營僑務,僑界的改變非常大。

  童惠珍表示,僑胞後來對中華民國態度生變,與阿扁時期提出“僑胞三等論”有非常大的關係,阿扁政府把僑胞分成一等僑民是台灣人、二等僑民是曾返台就讀的會講中文的僑生,三等僑民是只會講家鄉話的外省籍及傳統僑民,故意分等重傷海外華僑的心,從此心態改變。

  她指出,當年逃難出來、忠心支持中華民國的老僑胞凋零、過世,下一代對支持中華民國的感覺就比較不強烈也是另一個問題。

  她說,台灣的外交部與僑委會花很多精神去重建與僑胞的關係,但大陸方面除了民間團體經營僑界,大陸的官方也很用心經營;台灣的外交與僑務人員又因藍綠惡鬥、政黨輪替、怕說錯話被貼標籤升不了官,所以愈來愈保守,事事綁手綁腳,看到正式社交活動有大陸官方代表出席就退避三舍,搞的進退失據,她任僑務委員時,曾建議找她們義務職的僑務委員去,起碼讓僑胞知道台灣這邊有人在。

  童惠珍告訴中評社,現在蔡政府只能固守原來傳統僑社,被人拔樁的拿不回來,新成立的社團都被大陸綁死了,更不用講現在大陸隨便辦活動都是500、1千人參加,反觀台灣這幾年留學生變少,留下來的更少,所以辦活動要邀200、300人都很難。

  她表示,僑委會每年預算只有13億元(新台幣),實在少的可憐,外交部與僑委會分開運作又沒發揮分勁合擊功能,以前民進黨執政對僑胞不太了解,後來了解僑胞願意出錢出力後才改觀,可是民進黨的官員都有個特色,就是礙於高層壓力,都要適時表態或做一些“去華化”的動作。

  她舉例,把“華僑”改稱“僑民”實在對凝聚僑民的感情沒幫助,反而讓僑胞感覺很奇怪,認為實在很沒意義。

  她指出,海外華人經常見認到國際情勢變化之快,所以看兩岸情勢其實比台灣本地人還緊張;而且會拿民進黨執政與馬英九執政的美中台關係做比較,支持馬主張的“九二共識”、“親美友日和中”,認為比較有智慧、也是最適合台灣的一種因應方式;反對蔡的“親美日反中”作為。

  童惠珍說,台灣不論是急統或急獨都沒有本錢,所以認同馬英九先讓兩岸進行經濟、民生、文化交流,政治談判往後延的做法,尤其現在台灣年輕人在意的自身發展,並不在意政治。

  童惠珍表示,蔡英文總統為了向台獨份子交待,達到政治目的,對過去有貢獻的國民黨、婦聯會、“救國團”等社團全部清算、查封、打壓,趕盡殺絕,實在太不應該;又利用台灣人“輸人不輸陣”的個性一再炒作意識形態,拉高兩岸緊張局勢,希望蔡政府千萬別擦槍走火,否則後果難料。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