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國際戰略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同時兩岸關係面臨的風險持續上升,王鴻志表示,中國所處國際戰略環境變化與島內反獨促統力量之間的關係,在短期及中長期會形成不同模式。
短期會形成什麼模式?王鴻志分析道,短期主要指在民進黨第一任期,即從現在開始到2020年島內“大選”。近期,隨著美國對中國重啟貿易戰,在南海地區挑釁舉動頻出,在半島問題上與朝鮮接觸,在台灣問題上迅速通過“與台灣交往法”,提升與台灣實質關係水平。對此,王鴻志表示,2020年之前,執政的民進黨對島內反獨促統力量的圍堵也將達到新的高峰。而這一階段屬於困難期、奮鬥期,祖國大陸與島內有識之士、反獨促統力量的共同責任和首要任務,仍然是“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積極防範化解台海重大風險。
而中長期模式,王鴻志指出是從2020年到2035及本世紀中葉的兩個階段,這30年將是大陸分兩步走,完成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個階段性目標。他表示在這個階段,隨著大陸實力增強,島內反獨促統力量由內生動力型向內外貫通、兩岸合力推動的模式轉變的態勢更加明顯,島內反獨促統力量之間加強整合、團結奮鬥的願望也更強烈。
如何推動島內反獨促統力量的發展?王鴻志認為大陸可利用“五大優勢”,一是利用政治優勢,堅守“一個中國原則”政策底線,堅持“九二共識”,從政治上為島內反獨促統力量提供底氣;二是落實政策優勢,通過積極作為,引導台灣同胞正確看待大陸履行承諾;三是重視國際優勢,“一個中國原則”的國際氛圍,客觀上增強了反獨促統力量在台灣社會的說服力和戰略定力;四是堅持正向影響力,積極調整話語體系,在強調民進黨執政導致“民主赤字”的同時,也積極宣傳“中國夢”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全體中國人的夢想,宣傳“兩岸同胞要相互扶持,不分黨派,不分階層,不分宗教,不分地域,都參與到民族復興的進程中來;五是發揮地理優勢,在現階段,島內反獨促統團體可以利用金門、馬祖等離島距離大陸更近的優勢,推動這些地區在促進兩岸交流融合上發揮先行先試和示範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