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8日電/華燈初上,華北某地的夜晚春寒料峭,街上已經難覓行人,偶有路人出沒,也是緊裹著衣服行色匆匆。而此刻第82集團軍某陸航旅的夜訓剛剛開始,編隊飛行的直升機轟鳴著掠過城市的夜空。
解放軍報報道,見到該旅直升機二營營長房海春時,他正裹著大衣在擺渡車上小憩。從昨夜學習飛行課目教案,到今天早上8點開始密集進行飛行準備、機組協同、體能訓練,下午升空開始空中突防、對地突擊等晝間飛行訓練,房海春的神經始終綳得緊緊的。“馬上要進行夜間山谷飛行了,來不得半點馬虎,得抓緊時間養足精神準備這場硬仗。”
黨的十九大召開後,該旅備戰打仗的氣氛倍加濃厚,房海春的飛行圖囊里,除了幾份地圖和北斗手持機等必備物品外,還增加了一份審定後的訓練計畫。這份計畫清晰顯示:本組飛行日計畫中夜間飛行訓練課目較之以往大幅度增加,尤其是增大了夜間低空戰術課目比重,一個跨晝夜飛行訓練場次的飛行時間比過去足足增加了一倍,而且每個課目必須在一定的戰術背景下組織實施。
“咱飛行員都知道,好晚上不如賴白天,夜間山區飛行參照物極少,再加上惡劣天氣,能見度非常低。”劉凱峰是有21年飛行經驗的老飛行員,現在是陸航旅飛行專家組成員,白天他剛剛在太行山脈勘察了地形,發現除了複雜的溝穀地貌外,地面上還有很多發射塔和跨山的高壓線,直升機要進行夜間山谷飛行,這些都是可怕的“隱形殺手”。即便已經有4000多小時的飛行經驗,劉凱峰對這樣危險的夜航依舊感到生發於心的壓力:“在漆黑無光的夜間飛行,從夜視鏡里根本發現不了這些障礙物。”所以上午飛行前,他已經反覆和房海春等飛行員在地圖上對這些障礙物進行了詳細標定確認,不厭其煩地一遍遍計算飛行時間、熟悉飛行線路。
“飛行員是活在秒里的。”房海春始終銘記著劉凱峰這句話。一名飛行員如果對自己駕駛的飛機不能達到如臂使指、人機合一的境界,等到發生問題時再想著該怎麼處理就晚了,所有危急狀況的處理都必須是本能反應,而這需要飛行員日積月累的勤奮訓練。房海春對這種夜航中的孤獨和壓力並不陌生,他說起去年9月份參加旅隊的夜間海上實彈射擊,雖然只有短短幾十分鐘,那感覺卻像“掉到井里了”,沒有燈火參照,周圍漆黑一片,只能靠儀表飛行。當最終取得導彈全部命中的成績回到地面時,房海春的衣服已經濕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