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境界智庫副董事長陳錦稷報告經濟新論述。(中評社 黃筱筠攝) |
中評社台北10月25日電(記者 黃筱筠)民進黨下午舉行中常會,通過“關於黨對台灣當前經濟與產業的新論述”。新境界智庫副董事長陳錦稷會後記者會指出,民進黨執政團隊的經濟政策,追求的是軟硬體、基礎建設的整合改善,且正在推動經濟、產業結構的實質調整策略;經濟思維上,除了經濟結構改革外,追求包容性的成長,而非競爭式的成長,走向“以人為本”經濟政策,跟過去強調成長、數字不同,希望給人民發揮才能的機會、翻轉薪資與所得、提升生活環境品質。
蔡英文總統在9月24日民進黨全代會中宣示,每當內外部環境產生巨大變化時,民進黨就會形成新的論述,帶領台灣走向新方向,現在時候到了,她會盡快啟動一整套新論述的討論過程,請智庫針對“外交與國際參與”、“區域安全與兩岸”、“國防”、“自由人權”、“政治體制”、“財經”、“社福”、“勞動”、“農林漁牧”、“教育與文化”、“數位科技”、以及“國土規劃”等12大面向逐項討論。
發言人吳沛憶會後轉述蔡英文總統裁示指出,民進黨確實需要與時俱進,尤其在第二次執政時,應對於黨的價值和想法,再做一次的檢視,更強化現在的政策並且不違背過去黨所珍惜的價值。
“關於黨對台灣當前經濟與產業的新論述”,全文如下:
前言
在創黨初期,我們在黨的基本綱領中明白指出,台灣必須要有“成長均衡的經濟財政”。在這個大原則下,當時我們提出包括“尊重私有財產”、“促進充分就業”、“扶助中小企業”、“確保區域平衡發展”、“國營事業開放民營”等主張。在行動綱領中,本黨也進一步提出,“促進產業升級”、“廢除菸酒公賣制度”、“積極開發替代能源”等具體主張。
時至今日,我們的許多政策主張已經實現,台灣人民也享受到經濟自由化與成長的果實。可見,當時本黨前輩在解構“黨國”壟斷式資本主義體系時,為台灣所構思的整體經濟戰略,具有它時代的正確性。然而,世界經濟型態變化的腳步不曾停下來。這幾十年來,在全球化與科技化的雙重影響之下,世界經濟發展模式已經產生了變化。不管在產業型態、公司組織、貿易投資、甚至勞資關係上,台灣的財經環境都出現了與創黨時不一樣的形變與風貌。
在變動的世界經貿秩序中,台灣的產業及經濟存在著隱憂。在全球化代工及效率極致的發展模式之下,台灣正面臨“國內”投資不足,薪資停滯惡性循環的現象。我們不得不嚴肅思考,過去的經濟發展模式,相當程度上,並未充分觸及當前許多世界經濟的新局勢。這些新局勢包括歐洲工業4.0、綠能科技的興起、東南亞及南亞市場的崛起、以及數位經濟物聯網跨領域時代的即將來臨。
所以,本黨在經濟與產業的新論述也要跟上來。唯有發展出新論述,本黨在世界經濟變局中才能再次為台灣擘劃出下一個世代的出路。
論述
本黨認為,“包容性成長”乃是台灣此時此刻所應該追求的成長。以往的經濟成長是在價值衝突中尋找均衡,現在的成長則應該透過科技、政策設計、新的產業發展思維,讓不同的價值間不只不再衝突,甚至能產生包容性,進而成為成長的動能。而包容性成長的核心思維,則是以“人”為本的經濟發展之願景與實踐。
我們必須以此為根本來思考並且重新定位台灣經濟的未來走向。世界上已經有很多國家正在這樣做。後全球化的趨勢,各國政府早已經開始反思,經濟的發展不應是消耗全球資源,也不應是大量標準化的生產。世界最新的思維是,經濟發展應對於在地就業、生活品質提升有所助益。簡言之,以“人”為本的經濟發展思維,應考量到“人民的發展機會”、“薪資與所得的增加”、及“生活環境的提升”,這三個重要的面向。
以下,就針對這三個面向提出更具體的論述。
第一、 本黨認為經濟發展必須給人民展現才能的機會
首先,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必須要創造連結國際的機會,擴大人民展現才能的舞台。資通訊、半導體、精密機械及傳統產業是台灣的優勢,也是我們發展未來產業的最珍貴資產。除此之外,現階段,台灣可以透過產業創新與歐、美、日等國形成未來產業的生態系;同時,透過新南向等對外政策,延伸台灣與全球最快速成長市場相連結。
經濟發展也必須是年輕人美夢成真的創新機會與舞台。本黨認為,我們應該積極利用由“國內”到海外之創新平台,台灣雙網無縫接軌通訊環境的數位經濟發展中心,天使、創投優良環境及東方NASDAQ的推動,架構台灣成為亞太區域青年創新加值及創業天堂。
這也是一個亞洲文化融合產業的新機會。本黨認為,我們應該積極運用台灣人的包容性格,以多元文化及生活經驗,創造亞洲生活及文化產業新典範。包括醫療產業的海外延伸服務、生活創意產業典範輸出、在地文化全球化及亞洲流行文化加值中心等,就是我們具體的政策主張。
這更是一個亞洲綠色革命的機會。本黨認為,台灣在科技能力、太陽光場域、離岸風能,相對於其他亞洲國家,都具有優勢的條件。在這種情況下,台灣可以塑造成為亞洲新能源與再生能源發展中心。
最後,這是一個中小企業發展的契機。中小企業是台灣經濟發展的主力,本黨認為,在當前世界經濟局勢之下,我們必須透過中小企業共組聯盟或其他協力的模式,線上線下跨界整合,來全面擴展全球市場機會。
第二、本黨認為經濟發展應當要同時翻轉薪資與所得
我們認為,以下幾個做法可以實現提高薪資與所得的目標。首先,以產業創新策略來促進附加價值的成長,是把薪資或所得分配餅做大的最好方法。以創新為驅動的發展模式,不以低成本、低品質為競爭手段,才有可能同時創造優質的就業機會,及完成分配正義。而這也是“創新、就業、分配”新經濟發展模式的真諦。
其次,當我們希望透過創新與優質就業,來促成薪資成長的良性循環時,就必須解決人才培育中的學用落差之情形。高附加價值的創新產業,所需要的是高品質且具有創造力的勞動力,而勞動力品質的高低則取決於教育體制能否多元發展。因此,在“創新生態體系”的方向上,建立學生學習、實習、就業─學用合一的教育系統,改善技術人才斷層問題,並提升技術人員所得與社會定位,乃是我們未來努力的目標。
此外,因應未來產業跨領域及跨國際整合的需要,台灣應該極力推動國際研發中心聚落的形成,並進行包括移民法規在內的法規調整,以及打造友善環境來吸引國際專業人才來台。這也將對翻轉薪資與所得產生正面的影響。
第三、 本黨認為經濟發展應該致力於生活環境的提升
本黨認為,非核低碳的永續家園是符合台灣人民的長遠利益。透過再生能源的發展,當2025年我們的目標實現時,人民不僅可以生活在免於核災風險的恐懼中,台灣的天空與空氣將比現在更潔淨。這就是一個將能源產業、經濟成長、與生活品質三者之間結合在一起的最佳示範。不僅如此,我們也會透過循環經濟的實踐,讓生活、生產、及生態可以共存共榮,互為良性因果。
同樣是基於生活品質的提升,我們將致力於智慧“國家”的建構。本黨認為,通訊的寬頻是每一個“國民”都應該擁有的權利,每一個小朋友應該享有同樣的網路近用權,讓未來教育的公平性得以彰顯。在此基礎之上,我們將投注資源於智慧交通、醫療、行動、住宅、與教育等智慧城市的實踐與相關產業的發展,致力於打造一個,生活更舒適、更健康、更便利、更安全的台灣。
最後,透過前瞻基礎建設的落實,我們將打通台灣南北東西的任督二脈,讓能源、水資源、資訊、交通均能貫穿全台,所有台灣人民都能享受“國家”建設的果實。同時,也能以公部門的投資,來帶動民間的投資及經濟的活絡。
結論
台灣的經濟素以強大的韌性著稱。過去幾十年來,雖然台灣陸續歷經自由化、國際化到今日全球化的趨勢,不過,我們的經濟一直充分發揮效率與彈性的特性。這個效率與彈性造就了台灣成為全球產業供應鏈不可或缺的一環。2005年5月16日,也就是在本黨上一次執政時期,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更以“Why Taiwan Matters ?”(台灣為何重要?)為題,指出世界經濟如果沒有台灣就無法運作。
這些經濟成長的果實得來不易,它是幾個世代的台灣人民、基層勞工、專業經理人、商業人士及企業家,特別是中小企業的頭家與頭家娘,共同奮鬥的結果,民進黨向這些人致敬。也是基於對這些人奮鬥成果的敬意,民進黨勇於面對世界新局勢的挑戰,誠實且務實地評估台灣的動能與定位,提出以人為本的經濟成長整體大戰略,注重成長、創新、就業、分配等面向,給人民更多元選擇的彈性與機會,希望把台灣人民的生活品質帶向更優質的層次。
過去台灣的經濟成長讓世人紛紛看重台灣,這一次本黨再次執政,我們希望,世人不只是討論Why Taiwan Matters?我們更希望有朝一日,世人會開始討論:“從台灣的經濟轉型經驗中可以學到什麼?”。
自去年520開始,本黨所帶領的執政團隊致力於台灣軟硬體基礎建設的改善,以及整體經濟、產業結構的實質調整,這些作為正是因應變動的世界經濟秩序所做的努力。加強推動結構改革,致力追求包容性的成長,走向以人為本的經濟發展。給人民展現才能的機會、翻轉薪資與所得、提升生活環境,則是本黨在產業經濟政策上所提出的論述。民主進步黨願意就教於社會大眾,並與全體台灣人民共勉奮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