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欽春。(中評社 黃文傑攝)
|
中評社桃園3月2日電(記者 黃文傑)針對大陸國台辦2月28日發布《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31項惠台措施,台灣私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主任陳欽春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比想像來得早,範圍又涵蓋全面”,他說大陸不再透過“代理人”,直接切入台灣人民的需求,被“邊緣化”最嚴重恐怕是政黨,預料會逼台灣的執政黨,不管誰上台,“準備接招”上談判桌。
陳欽春,1967年生,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博士,研究專長在行政學、民意調查、社會資本、政策行銷,現為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兼系主任。
大陸國台辦2月28日公布31項惠台措施,給予台商、台生乃至台胞各領域同等大陸國民待遇。
陳欽春認為,這會是兩岸關係“新的典範”開始,從政治學的角度,這是“從政府到治理”(From Government to Governance)的扎根實踐,“治理”概念更深化。
他說,過去是國家對國家、主權對主權談合作,現在打破界線,中國共產黨替台灣老百姓解決問題,台灣場域大陸管不到,那請台灣人民到大陸場域,給予任何資源與協助,讓你在大陸充分體驗,長久下來,必然對於中國共產黨“有感”,如果進行政黨民調,除了國民黨、民進黨、親民黨、時代力量等政黨,相信也開始把中國共產黨納入選項。
陳欽春坦言,他沒有料到,大陸真的掌握台灣脈動,清楚知道台灣老百姓的想法,以前大陸對台政策,以“土地”範疇優惠黨政、財團、觀光產業和南部農漁業,結果效果不是太好,這回聚焦台灣的“人民”,進入到大陸學習(學生)、研究(教授)、創業(年輕人)、就業(低新勞工)、生活(一般人),如果用得好的效果,可能會翻轉台灣。
他告訴中評社,外界都以“準國民待遇”來形容,其實嚴格說來,正確說法是“弱勢優先”國民待遇,畢竟大陸給台胞優惠更勝於大陸同胞,好比台生赴大陸考試,透過“加分”可以錄取北大,我的市場、薪資、資源比你台灣好,我讓你來大陸體會,更高招的是,不再透過“代理人”(如政黨、財團、意見領袖、掮客),直接切入人民的需求。
陳欽春說,國、民兩黨真要有新思維,以前總認為,國民黨執政,兩岸關係好,有能力處理兩岸事務,但相對被批評“買辦”文化,換成民進黨執政,多少也抱持這樣想法,你要讓我高興,我才替你在兩岸關係做出改變,若惹民進黨不悅,那就“關掉”,結果發現“關掉”,民間交流更熱絡。
他分析,兩岸關係大概剩下三條路,首先就是“關閉”,全面禁止兩岸往來,恢復到以前“漢賊不兩立”時代;第二就是“開戰”,打贏獨立、打輸被統一。
陳欽春說,這兩條路好比“長痛”與“短痛”,把台灣關閉,終究困死自己,開戰則是短痛,一次解決。第三條路就是談判,逼台灣不管誰執政,就是上談判桌。
他認為,大陸惠台31項政策,台灣老百姓剛開始會存疑,但是如果有成功案例,就會掀起一股“移動”,等到台灣民心都被大陸收走了,對中國共產黨“有感”,該怎麼辦?
陳欽春向中評社分析,蔡政府處理兩岸關係,別太樂觀也別太自信,一個衛生紙問題,踩痛台灣民眾的心,更何況全面禁止兩岸往來,會惹火多少人?對大陸經濟依賴,不可能往後走。
被問到國民黨的角色?他說,看起來大陸對台灣的舊有管道(政黨),也沒有說廢除就廢除,這次國共論壇吳敦義要登陸出席,大陸態度看起來“不置可否”,一是沒有這麼倚賴國民黨,第二,國民黨對兩岸關係沒有特別談什麼,為何要靠國民黨?也許新的代理人已經產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