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應多管齊下吸引人才(中評社圖片) |
中評社香港2月2日電(記者 張心怡)去年九月舉行的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習近平主席提出要下大氣力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只有匯聚優秀人才,才能有力促進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良性可持續發展。作為國際化城市,香港正面對人口老齡化和勞動人口下降的情況,亟需多管齊下吸引更多優質人才配合知識型經濟及多元產業發展。
當前,香港吸引人才面對產業結構單一、人才政策亟需優化、福利措施跟不上等諸多問題。吸引人才的關鍵,在於能否讓人才看到希望。因此,筆者建議香港應從四個方面出發,加大對人才的吸引力度。
第一,推動產業多元化。“不應搶飯碗,而應造飯碗”,良好的產業環境是吸引人才的基本條件。香港產業結構單一,創科產業起步晚,製造業更可謂是全面空心化。政府必須在鞏固傳統優勢產業的同時,加大力度推動較有優勢及潛力的新興產業,並培育為本港經濟新亮點。數據顯示,香港製造業對GDP的貢獻只有1%,而新加坡則為22%。但香港其實擁有發展高端製造業諸多優勢條件,關鍵是政府要進行政策規劃與引導。政府應將產業結構與人口結構進行匹配,大力推動新興產業發展。
第二,積極參與大灣區產學研一體化。香港與內地在人才、資金、信息等要素流動上還存在不少障礙,對基礎研究進度及產學研成果轉化造成一定影響。此外,香港還面臨科研資金跨境管理使用不夠規範、粵港澳三地職業資格互認仍不完善等問題。政府應利用好香港在國際化和基礎科研方面的優勢,加大在人工智能、機器人、AR/VR技術的研發投入,與香港高校加強人才和技術合作,吸引更多國際化優秀人才加盟。此外,未來政府可對在港設立研發機構的海內外企業予以一定的政策或資金支持,如對科研機構進行一定租金減免,同時加大對國際科研高端人才的獎勵補貼力度,以吸引更多科研人才來港。
第三,優化現有人才政策。過去數年,政府推行了多項輸入勞動力及人才計畫,包括一般就業政策、輸入內地人才計畫、優秀人才入境計畫、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科技人才入境計畫等,但相關措施在實施中暴露出諸多問題。舉例而言,其他國家及地區簽發工作簽證可在一個月內辦妥,但香港處理 "優秀人才入境計畫"申請卻可能用時超6個月;外來學生畢業後只有1年留港時間尋找工作機會,而其他國家及地區卻普遍為3-4年。此外,部分在香港開設公司的優才人士希望居住在其他城市,但根據香港入境處的要求,申請香港永久居民需要滿足“通常連續居住7年”,每年連續居住183天以上。香港當下已由亂及治,完全可以招攬更多優秀人才來港服務,但相關措施必須更為開放靈活,才能豐富“人才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