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團結香港基金高級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黃元山(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
中評社香港8月3日電(記者 張心怡)長期以來,土地房屋問題困擾著香港社會。團結香港基金高級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黃元山日前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表示,土地是安居樂業的先決條件,香港的房屋問題主要因為長期的土地供應不足,而要解決這一問題,應不斷推進新市鎮的建設和發展。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香港大規模發展新市鎮,建成了荃灣、沙田、屯門、大埔、元朗、粉嶺和上水、將軍澳、天水圍、東涌共九個新市鎮,而東涌建成之後的十多年,基本上就沒有新市鎮落成,也就是所謂的城鎮化過程停滯了。”黃元山指出,未來30年,香港需要增加9000公頃的土地才能保證整體發展,但目前特區政府的規劃只能實現二分之一左右。因此,要再增加一倍的土地來開發新市鎮,才能應對長遠的需求。
黃元山建議,要通過制度性改革加快對新市鎮的建設。一是“拆墻鬆綁”,盡量壓縮新市鎮建設當中的一些流程;二是將組織架構進行更好的配套。如果每一個新市鎮都能有一個獨立的團隊去做,權責就會較為清晰;三是政策工具可以多樣化,更加有效地統合業權;四是更好安置受特區政府發展專案影響的棕地作業營運者。
談及對新界土地的釋放,黃元山認為,必須要從所謂的“中環視角”提升到“區域視角”,也必須要認識到新界在整體區域建設中處於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這也是香港釋放自身發展潛力一個非常策略性的位置。當擁有了土地,擁有了新的城鎮化活力,好的產業就能帶入該地區,成為香港發展的新動力,同時也會帶來一個更好的社會上流力。
黃元山畢業於芝加哥大學經濟學系,後考獲美國耶魯大學國際關係所東亞研究碩士學位,畢業後先後在多家國際金融機構工作,其中包括瑞銀倫敦總部任執行董事和英國蘇格蘭皇家銀行董事總經理。黃元山於2015年5月加入團結香港基金,現任團結香港基金高級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黃元山出任的香港特區政府公職包括金融發展局董事局成員、市區重建局董事局成員、城市規劃委員會成員、扶貧委員會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專責小組增補委員、房屋委員會資金管理附屬小組委員會委員、“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成員、社會福利署“樂齡及康復創科應用基金”評審委員會成員、前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成員等。
專訪全文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