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李永:中美經貿關係或有進入對抗期可能
http://www.CRNTT.tw   2018-04-02 00:23:38
“中美貿易、投資與技術戰“研討會日前在對外經貿大學召開。(中評社 張心怡攝)
 
  第七,限制中國投資是美國關門,對中國企業的歧視,要相應處理中國的市場開放;

  第八,政治化處理中美經貿科技合作關係,實際上是阻礙美國企業在更大的市場上的發展;

  第九,關於美國在中國獲得的實際利益,應該看到MSBI9.7%市值公司10%以上的收入是來自於中國,也就是說不光是對一些企業、行業受影響,恐怕美國的股市、美國的景氣都可能受到影響。

  談及後續如何看待中美經濟關係,李永表示,如果說中美經貿關係要經歷“融入、接觸、衝突、對抗”四個階段,那麼從現在的情況來看,中美經貿關係已經進入了衝突階段。此後,特朗普若有其他限制投資措施、簽證措施或政治化的舉動,或許有進入對抗期的可能,至少現在衝突背後有強烈的對抗形態。貿易衝突變成了兩大制度的衝突,還有就是中國沒有按照美國期待的方式融入國際經濟體系,沒有發生美國所期待的變化。這導致美國對過去的“融入和接觸”兩個階段戰略全面反思。

  李永認為,地緣政治主導地緣經濟,削弱中國崛起實力是“貿易戰”背後的一個主要動因。大概有三個角度:一是擠壓中國發展的外部空間;二是不再為中國發展提供動力;三是阻止中國形成對美國的競爭優勢。中美政治互信沒有建起來,經濟互信的根基被侵蝕,有可能出現政冷、經冷的情況,事實上中美經貿關係和中美關係可能已經進入了極其敏感的階段。

  李永說,現在這些表象背後還有一些中美之間根本的利益衝突,包括目前特朗普政府政策和中國一些主張上的矛盾,比如雙邊主義和中國主張的貿易自由化,單邊主義保護和中國維護的多邊貿易體系的衝突,美國優先的本土主義政策和中國的全球主義的包容和共享的矛盾,美元的霸主地位和人民幣的國際化的挑戰,石油美元和中國人民幣之爭,各自經濟貿易政策的外溢效應,都會對對方產生一些影響。中國制度和美國認知的差異,也是雙方產生矛盾的焦點之一。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