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島內有評論指出,明明是蔡政府在消費同婚、需要同婚,最後卻有一群人對蔡政府“感恩戴德”。的確,從同婚專法審議表決前後的島內輿情來看,這一過程既非獲得充分的民主協商,更沒有形成廣泛的社會共識,反而看到了更多區分敵我、劃清界限、製造對立、撕裂社會的言行,而這些言行看似是感性訴求,實際上卻是精算過的選舉動員術。
其次,綠營借同婚議題宣揚所謂“國際能見度”、“文明優越論”,本質上還是暴露出“去中國化”的台獨分裂圖謀,並將其潛移默化地灌輸給島內青年群體。一方面,該專法的通過引發國際輿論普遍反響,“亞洲第一”、“台灣被世界看見”,滿足了部分島內民眾長期以來因兩岸政治問題懸而未決造成的特殊心態,這為民進黨當局吹噓其“軟實力外交”提供了談資,“外長”吳釗燮更是在個人主頁上借該議題對大陸惡言相向,其恣意跋扈的面目暴露無遺。另一方面,台灣同婚的合法化也滿足了島內政治勢力有關“民主燈塔”、“自由典範”等意識形態上的親美需求,並且將台灣社會根深蒂固的中華文化一概否定,打為“保守落後”的文明,實際上就是“去中國化”甚至“去華化”的策略。
“制度不同,不是統一的障礙,更不是分裂的借口。”長期以來,包括綠營在內的島內政治勢力一個重要的台獨拒統策略,就是標榜所謂“進步價值”區隔兩岸關係,無視大陸改革開放與發展成就,從經濟、環保、選舉,到法治、人權、社會福利等等,都被蓄意地政治化為統一的障礙與分裂的藉口。如今,本來是一個值得全社會嚴肅認真討論,在適應歷史文化與社會現狀前提下所推動的同婚立法進程,卻被綠營操作為政治鬥爭、拒統謀獨的工具,對於這種“進步價值”,各界人士應該擦亮眼睛,看清本質。
綠營吹噓的“進步價值”,其實就是四處兜售的糖衣毒藥。正因為有糖衣,才有了近期蔡英文總統網絡聲量水漲船高的“盛況”,也正因為是毒藥,才有了各家機構最新民調顯示蔡英文總統的支持率仍在低位徘徊的結果。可以清楚看到,兜售這樣的糖衣毒藥,大部分台灣民眾並不買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