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僑福芳草地總經理賴國賢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中評社圖片) |
他認為,在北京,如果想瞭解中國文化,可以去故宮、胡同、美術館、798藝術區,從中可以對中國的建築、水墨等文化符號有基本認知,而大陸的民眾反而對於西方文化比較陌生。因此,根據這一理念,僑福花了將近四年的時間,從著名藝術家達利的博物館談判購得42件西方超現實主義大師達利的作品。
“但是呢,本質裡面我們還是中國人。”賴國賢介紹,除了展示達利的作品之外,僑福還與70位1950年代到1980年代不等的大陸老中青藝術家合作,把他們的作品也放到僑福芳草地來展示。
中國文化與西方當代藝術在僑福芳草地的結合,也讓人聯想到台灣文化的某些特質。對此,賴國賢也有著自己的理解,“台灣比較好的優勢是,在世代的交替與沿襲中,我們在儒家文化思想的傳承上並沒有間斷。”他表示,從“四維八德”到“禮義廉恥、忠孝仁愛”,過去一百年來,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中華文化在台灣得到不斷的延續和推崇。
面對雙重壓力差異化定位讓僑福站穩腳跟
“但是你如果回過頭來看現實的狀況,大陸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這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賴國賢感慨,雖然大陸腹地遼闊,擁有14億左右的人口,但“互聯網+”讓整個中國經濟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不過,他認為,這主要歸功於大陸政府的推動與政策支持,並不能僅僅解釋為民間突然而然的商業行為。
說到新業態、新經濟、新常態對傳統商業模式的衝擊,作為一家零售業企業的掌管者,賴國賢點滴在心頭。“2009年,我們在招商階段剛好面臨的是金融風暴,2012年,我們開業的時候也面臨整個中國奢侈品市場的衰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