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關注:台學者談認同問題 直言不諱
http://www.CRNTT.tw   2017-07-27 00:35:43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中評社 束沐攝)
 
  關鍵問題不能“不爭論” 應建構兩岸“認知共同體”

  “不是單純的交流就能改變認同。”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吳國禎表示,年輕人都有一個塑造的過程。他舉例說,有一位前來北京清華大學就讀的台灣女生,她從大陸畢業回到台灣後,又赴美留學,她把這一舉動稱為“我已經來過大陸這個最大的‘共產國家’,準備再去美國這個最好的‘民主國家’”。他感慨,這就說明大陸目前對台生的教育工作存在不足。

  吳國禎說,他在調研中發現,現在有很多台灣學生來大陸念書、交流,然而一些有台生就讀的大陸高校老師,往往出於擔心“破壞氣氛”或被人做文章,在台獨、日本殖民等問題上採取“不爭論”的回避態度,他們最後回到台灣後還是堅持一邊一國立場。他認為,這些問題不可以“不爭論”,大陸高校應理直氣壯讓台灣學生了解中國近代史、了解台灣問題的來龍去脈、了解台灣同胞可歌可泣的抗日曆史。

  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潘兆明提出了兩岸“認知共同體”的觀念。針對如何形成共同觀念,他提出三個要點:一是相互依賴平台的建構,二是同質性,三是自我約束。他舉例說,最近綠營縣市長紛紛提出“親中”、“友中”,這就是自我約束的體現。他建議,大陸對台政策要朝“三個有利於”的方向:有利於相互依賴平台的建構,有利於擴大通過交流產生的同質性,並且這種同質性有利於約束相互的行為,進而建構彼此認同的觀念。他表示,大陸除了寄希望於台灣民眾之外,更重要是寄希望於自己,通過形象工程的塑造,讓台灣青年對大陸產生信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