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教授李振廣(中評社 束沐攝) |
中評社北京5月23日電(記者 束沐)5月20日是民進黨當局執政一周年紀念日,一年來蔡當局在兩岸政策、對外經貿、“內政”改革等方面都引發了相當大的爭議。如何評價這一年來的蔡英文、民進黨當局的對內政策?如何看待這一年來台灣島內各種政治現象?這背後又反映了台灣什麼樣的政治社會生態、民意思潮與趨勢?對此,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教授李振廣日前接受了中評社記者的專訪,以蔡英文當局對內政策為切入點,對一年來台灣島內政局進行了評析。
李振廣指出,蔡英文當局充分吸取了馬英九總統執政失敗的經驗,也繼承了民進黨傳統路線,其上任後推動的一系列改革與政策都有著清晰的政治規劃,一手挑起台灣社會內部不同群體之間的鬥爭,一手通過擴大赤字向綠營執政縣市補充財源,目的在於一步步擊垮藍營群眾基礎、鞏固權力與綠營基本盤的支持,因此儘管一年來島內對當局民怨沸騰、民調下跌,但並不影響綠營基本盤對蔡英文當局的支持。不過,他也注意到,民進黨內權力鬥爭仍在發展中,是否影響到林全內閣的地位,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李振廣分析,蔡英文當局所做的一切無疑是飲鴆止渴,雖然鞏固了自身權力,卻讓台灣經濟社會繼續向下沉淪。他通過比較台灣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同時期,發現與韓國政治類似,台灣地區“民主化”後的領導人向來“高開低走”,下場慘淡,原因在於台灣地區的這套政治制度無法適應自身社會文化土壤,導致勵精圖治的管理精英逐漸淡出政壇,取而代之的是那些操弄民意、顛倒是非、不負責任的政客,最終只會讓台灣內外環境更加惡化,普通民眾更加不幸福。
因此,李振廣認為,在台灣當前的政治制度“劣幣驅逐良幣”的生態下,誰都沒有辦法真正幹出實事,也沒有辦法解決台灣社會的各種問題,反而會招致不好的下場,因而他對郭台銘參選台灣地區領導人並不樂觀。他表示,“郭台銘現象”雖體現出島內民心思變,但不可否認也是一種政治消費。
專訪全文如下:
中評社記者:蔡當局上任一年來,一例一休、轉型正義、年金改革、前瞻建設等當局主推的政策先後在島內引發社會高度爭議,也引起了朝野政黨的口水戰,您能否對這些政策做一些評價?為何民進黨2016選前對台灣民眾的承諾,上任後真正進行政策推動時,民眾並不買賬?這反映了台灣什麼樣的政治生態?
李振廣:我們現在看到許多台灣民眾對蔡英文不買賬,不滿意度很高。儘管出現這種現象,但以我個人感覺,實際上蔡英文上台以後是有規劃的,包括“一例一休”、轉型正義、年金改革,甚至包括婚姻平權等,她是按照上台之前所制定的政治規劃來一步步推動這些有改革和政策。她並沒有因為出現了社會上的各種不滿或者阻力,而放棄推動這些政策,這說明蔡英文很有戰略定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