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5日,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一次峰會閉幕後,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會見中外記者。 新華社記者姚大偉攝 |
中評社香港9月9日電/2016年9月5日,舉世矚目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在中國杭州落下了帷幕。這屆峰會將留在世人記憶中的,不僅有杭州的美景和中國人的好客,還有中國對於全球治理的理念與實踐的貢獻。
法國《歐洲時報》9月6日載文《杭州:中國為全球治理注入正能量》,文章說,這屆峰會舉行之時,世界局勢不容樂觀。八年前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及接踵而至的經濟危機使許多國家和地區至今未能恢複元氣,與此密切相關的戰爭、難民危機和恐怖主義呈現愈演愈烈之勢,即使是發達國家也因曠日持久的蕭條而面臨極端政治勢力崛起的巨大壓力,而這種壓力又成了形形色色保護主義的推手,使世界經濟複蘇更加困難,政治和經濟有陷入惡性循環的危險。顯然,世界亟需擺脫蕭條、重新振作的“藥方”。
在以“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的G20開幕式發言中,中國主席習近平就世界經濟提出的宏觀協調、創新發展、全球治理、自由貿易及可持續發展5點主張可謂對症下藥,獲得了參加峰會各方廣泛的共識,其中創新推動及包容性增長的理念更是得到了普遍的點贊,前者涉及了經濟發展的動力,後者則針對日益嚴重的不平等現象提出治理建議。
從習近平的5點主張也可以看出,中國認為,G20應從危機應對機制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應當著眼於未來。中方的這一觀點,顯然基於自身的經驗與現實,但更主要的是針對世界現實的考量。衆所周知,G20受命於2008年金融風暴之後的危機之中,在美歐經濟受到嚴重衝擊的情況下,將原先的“富國俱樂部”七國集團(G7)擴大到20國集團,無論從人口和經濟總量來看,G20都遠比G7更具代表性,也更適於有效應對危機。在世界經濟滑向懸崖之時,中國推出大規模的重振措施,不僅繼續推動了中國經濟的增長,也為世界走出危機作出了貢獻。但是,時至今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應急機制顯然不再適合世界經濟的現實,更何況僅憑中國一國之力,不可能充當世界經濟的永動機。中方因此而建議G20應當“從側重短期政策向短中長期政策并重轉型”,應當以新的方式推動世界經濟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