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際研究學部主任、中國亞太學會會長張蘊嶺(中評社 秦正陽攝) |
中評社北京4月28日電(記者 秦正陽)4月27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際研究學部主任、中國亞太學會會長張蘊嶺在中國記協新聞茶座上,以“‘一帶一路’建設的新航程”為主題與境內外媒體交流。張蘊嶺在接受中評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張蘊嶺表示,“一帶一路”倡議的設計基於經濟發展,並不是為了替代誰。但必然會對現有國際關係、地緣政治帶來影響。對於“一帶一路”與全球化的關係,張蘊嶺認為,全球化不可逆轉,中國也無法領導全球化,但會以“一帶一路”倡議等新方式推動全球化進程。
“一帶一路”有政治影響 但不是為了替代誰
中評社記者提問,有評論認為“一帶一路”並不是純粹的經濟議題,而是有政治性的議題。甚至有人稱之為中國版“馬歇爾計畫”,認為會挑戰以美國為主導的現有國際秩序。您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會給地緣政治帶來怎樣影響?
張蘊嶺表示,“一帶一路”倡議的設計基於經濟發展。習近平主席曾說,發展是最大的公約數,我們是抓住發展這個核心問題來做。“有沒有政治含義呢?當然有,他是創建一種新國際關係,新發展方式。有沒有地緣的關係呢?當然也有,因為沿線國家大多不發達。”
他向中評社指出,世界發展的次序是從歐洲到美國,再到上世紀80年代的東亞。未來世界經濟發展的重心在亞洲,但只有東亞發展是不夠的,現在要通過通過“一帶一路”建設,讓整個亞洲地區獲得發展機會,從而使世界的發展更加均衡,而且也是一種自然的地緣重心的轉移。據預測,本世紀中期“一帶一路”國家經濟增長將會貢獻世界增長的85%。
“轉移是不是意味著替代美國呢?”張蘊嶺認為,一個國家不能永久在第一位,所謂的美國衰落實際上是相對衰落。隨著其他國家的發展,美國的影響能力必然會下降。他說,曾有伊朗學者提出中國的發展模式和中國的發展本身為世界提供了另一種選擇,也就是不同於西方的發展模式也可以成功。從而伊朗自己的發展模式也取得了合法性。這樣一個含義上,我們‘一帶一路’倡議的設計初衷都不是為了替代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