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石佳音語中評:不能讓台獨繼續蔓延
http://www.CRNTT.tw   2018-08-31 00:14:04
 
  中評社:一方面我們要推動優秀的傳統文化,另外一方面台當局又在“去中國化”,兩者之間形成了一種碰撞的局面,那麼我們要如何更好的傳播優秀的中國文化,使之在兩岸統一的路途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石佳音:對台工作也分輕重緩急,輕重之重當然是追求心靈契合,這是最終解決兩岸的分歧,讓兩岸在統一之後能夠長治久安。緩急之急則是圍堵台獨,惠台和施壓只能發揮一部分作用,還是不夠的。論語中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如果只用訴諸於利(威脅利誘)的方式對台灣,只能在表面上改變逐利的小人。小人在技術上可以接受兩岸的統一,甚至可以偽裝支持統一然後到大陸賺錢,如果是這樣,就算台灣真的統一了,民心問題還是沒有解決,還會像香港爆發“佔中”一樣。如果要真正解決兩岸的統一問題,特別是人心回歸的問題,大陸現在就要開始反思,老祖宗所說的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思想的合理性和高明之處在哪,從內心深處真的心悅誠服,然後表現出這些傳統的道德規範。我認為,大陸在對台工作上要加強文化自信的建設。

  中評社:有觀點認為,台灣的青年一代都有“天然獨”的傾向,如何重塑台灣年輕一代的國家認同和國家觀念?

  石佳音:“天然獨”之所以變成“天然獨”,不是他們對大陸不了解,也不是對大陸進行某種了解之後才決定選擇“獨立”。他們在台灣成長的過程和氛圍中,學習到的概念就是:中國和台灣是彼此互不包含的兩個地區,台灣長大的小孩可以完全不知道中國歷史和自己的祖先來自大陸,更不了解大陸和台灣之間的恩怨情仇,在他們從小身處的語境中,台灣和大陸就是兩個地區,甚至是“兩個國家”。到學校之後,台灣的“國民教育”在方法論和知識論上用了一種站不住腳的史觀,就是台灣島史,這種史觀“教育”台灣人不需要去認識一個特定的族群或是社會,只需要認識一個地理區域,就是台灣島。只要在這個島上出現的,就是台灣史的一部分;只要離開了台灣島,就不是台灣史的一部分。於是,只要認同台灣島,並且由這個台灣島去界定台灣史就可以了。基於這種拼湊、片段、不連續的記憶,去打造一個“台灣民族”,這就是“天然獨”的基礎。這一系列的敘事雖然不合理,但是講的都是史實,比如鄭成功1661年到台灣,1683年康熙將台灣編入版圖,1895年台灣被割讓給日本,1945年日本戰敗國民政府又接收台灣等等,這些歷史史實,台獨都沒有否認,但是都用台灣島史去裁切,把這些史實裁剪成只要在這個島上發生的,就是我們的歷史,只要不是這個島上發生的,就不是我們的歷史。這一套歷史敘事,和台灣語境中的“台灣”和“中國”(兩個獨立實體)的定義,在台灣年輕人的心裡,是客觀的知識。如果從小學習的語言,和學校教育裡學到的知識,都是把台灣和中國“一邊一國”當成天經地義的客觀知識,那麼就很難被改變。即使這些“天然獨”來中國大陸許多次,而且都被隆重接待,大陸也給他們在大陸工作、求學、就業超過大陸人民的待遇,但他們內心深處台獨的認同還是不會改變,因為那是客觀的知識。所以大陸現在對台灣青年的工作沒有抓到重點。現在大陸很喜歡帶台灣青年去參觀大陸硬實力的發展,但是他們不知道這些年輕人變成台獨,和大陸強大與否、先進與否、民主自由與否、物質是否豐裕、文化是否進步,都沒有關係。他們在對大陸和台灣史一無所知的時候,已經接受了台灣和大陸是“一邊一國”的“客觀知識”。既然是客觀知識,就很難被目前的交流活動改變。很多來大陸交流的青年人,回到台灣後還是“天然獨”,基本上我們沒有看到幾個“天然獨”是在這些交流中真正被改變的。

  既然統獨傾向和國家認同是可以區分的,我們甚至可以想象有一些堅定的台獨分子對中國大陸是有某種好感的,喜歡來中國,喜歡中國大陸的文化,在大陸廣交友,甚至在大陸生活、工作和結婚,可是內心深處還是認同“台灣國”。這樣,還是無法達到真正的心靈契合。

  中評社:兩岸真正要實現統一,您認為要怎麼做?

  石佳音:我剛剛說“天然獨”的性質和島內藍綠板塊的分佈,都是實際情況,如果不願面對,只會誤導我們對兩岸關係的判斷。我們要務實以對。以現在大陸發展的程度,台灣是無法“獨立”的,但是以大陸現在對台的做法,可以統一台灣的政體、經濟,但是人心很難統一,回歸之後還可能出現類似香港“佔中”的事件。蔡英文總統現在已經達成了“法理台獨”,只要維持兩岸“獨立”的現狀就可以了,不需要追求更多。台獨最希望的就是兩岸分治的情況長期化、制度化、穩定化,如果這一點做不到,他們也不得不接受被統一的局面,可是他們有長期搞破壞的準備,讓中國不得安寧。因此,在統一之前,大陸就要準備好在統一之後如何去管理一個大部分人都不自認為是中國人的社會,所以在回歸前就必須要去刺激、衝撞台獨的認同。台灣島史切斷了對中國文化道德價值的繼承,台灣島變成了一個沒有文化價值和道德信念的地方,唯一的信念就是愛台灣,很空洞,所以這個島上會出現一些稀奇古怪的犯罪事件。現在台灣的天然獨世代的年輕人只剩下欲望、感官和情緒,沒有邏輯思維能力和道德信念,這就是台獨教育出來的。如果在大陸對台的交流活動中,能夠讓“天然獨”不得不面對他們所受教育的破綻,他們的內心才會被衝撞,進而才會反省。香港回歸之後,國民再教育始終被忽視,現在香港年輕人還可以選擇不學中國歷史。如果兩岸統一了,一定不能再犯這樣的錯,必須要將教科書全部翻修,回歸正軌。

  總之,我認為,兩岸要走向統一,首先要改變交流形式,然後在統一之後,不能再犯國民黨當年光復台灣之後所犯下的錯誤,以及1997年中國大陸收回香港之後,在香港所犯下的錯誤。什麼錯誤?就是沒有去殖民化。我們必須要知道,台灣雖然在1945年就脫離了日本的殖民統治,但在最近幾年,當年受到日本皇民化教育的台灣人(如李登輝)的思想,變成了台灣的主流。現在台灣是自我“再皇民化”,其皇民化程度比日據時代還要普遍而徹底,因為日據時代的皇民化是被迫的,而現在是自願的。從台灣領導人蔡英文總統,到各地鄉鎮和學校,都在搞皇民化。將來台灣在統一之後,如果不經過一番徹底的去殖民化,就會變成更大的香港。而如要去殖民化,就不能和台灣現有的政客合作,一定要再甄別、再訓練、再教育,淘汰一批後,再有選擇性的謹慎使用。國民黨在剛到台灣時,因為要“反共”,所以打壓了台灣島內所剩不多的愛國左翼的知識分子,然後選擇和受到日本皇民化教育的親日派士紳合作,所以50年代的“白色恐怖”,槍斃和關押的基本都是左翼的愛國分子,但是重用的卻是那些親日派的士紳。台灣目前的五大家族中,有四大家族是親日的,原因就是國民黨來台灣之後不搞去殖民化,以及和親日派士紳合作的結果。

  香港也是一樣,香港學生現在可以完全不讀中國歷史,在香港長大的中國人可以不知道中國是什麼,所以支持“香港獨立”也很合理,因為腦袋是空的,塞什麼都可以接受。所以去殖民化是統一之後必須做的事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