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銀香港高級經濟研究員王春新。(中評社資料圖) |
前兩年“滬港通”開通時,剛好是中國在降准降息,推動經濟發展的時候,所以那個時候資金流動量比較大,無形中有一個促進作用,這兩個是主要的因素。
還有一個因素,“深港通”所帶來的兩地市場互聯互通,比“滬港通”密切很多,比如說深圳有不少人過去通過多種途徑來投資港股,香港其實也有不少人投資深圳股市,只不過是通過其他方法而已。這兩個地方畢竟是一河之隔,所以這種聯繫的密切程度一直(很高),所以說深港通是打通了一個直接的通道,一下子(想)讓它有大量的交易,一下子(想)讓它膨脹起來,這有點強人所難。
所以我對“深港通”的判斷,和有些專家說的一樣,就是細水長流。雖然開局沒有那麼理想,但是從長遠看,應該說“深港通”還是很有意義的,甚至它的意義會超過“滬港通”。
我認為“深港通”開通有幾個意義:
第一、“深港通”可以促進中港兩地股票市場一體化的形成。現在有不少地方,包括《信報》,都喜歡用“共同市場”(這個詞)。但我覺得共同市場,在經濟上有一個特別的定義,common market,講的是貨物、資金、服務、勞動、勞工的一種自由流動,這個市場才叫做共同市場。我們這裡講的這個市場,僅僅指資金市場裡面的股票市場,用一個“共同市場”(來形容),也不是不可以,但可能和現在的common sense有點不太一樣。但沒關係,總體而言還是會促進中港兩地股票市場的一體化,推動股票市場雙向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