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時:先彌平年金改革造成的社會對立
http://www.CRNTT.tw   2016-11-17 11:05:47
  中評社台北11月17日電/年金改革委員會初步完成改革輪廓,但並未得到若干軍公教團體的支持,反而釀成改革者與被改革者更尖銳的對立,最後一次委員會開會前,反改革公教團體聚集國發會大門前丟雞蛋抗議,並宣布退席抗議,為年金改革引發社會衝突留下了不祥之兆。 

  中國時報今天社論說,民進黨政府就任半年,牽涉勞資關係的“一例一休”爭議陷入僵局,蔡英文說她非常痛苦,但年金改革涉及政府雇用與非政府雇用兩個族群的利益分配問題,涉及面更廣,如果不能處理好社會溝通,取得一定程度的社會共識,小英總統恐怕會更痛苦。 

  誠然,現行年金制若不改革,不僅財務難以支撐,政府很快就會有破產風險,不同族群與世代間的不公平現象也會加深,年金改革確有必要推動,但改革的同時,也必須保障已退休者合理的權益,更不能以汙名化、挑動社會階級對抗方式施壓被改革者。 

  這次年金改革雖把所有退休年金都納入討論,但重點仍在公、教,軍人則因身分、工作性質和國家契約關係的特殊,委員會決定暫時排除,勞工年金爭議較少。社會對改革公教年金的期望,主要在處理“退得太早”、“領得太多”問題,教師平均退休年齡53歲,公務員55歲,都退休太早;所得替代率平均達95%,甚至有2成退休者在加計18趴後,所得替代率達百分之百,遠高於勞工的62%,確有改革的必要。 

  年改會初步決定把教師與公務員領取全額退休年金年齡一體化為65歲,與勞工相同。至於所得替代率,年改會的腹案是降低到60%到70%左右,爭議非常大的18趴問題,年改會有意大幅刪減“過度保障”者領取金額,低階早年退休者則盡量減輕其影響。

  從整體經濟與社會發展來看,延後退休是必要選擇。台灣早期訂定年金制時,經濟體處於較佳情況:政府財政有盈餘、經濟快速成長、人口正成長且結構正常、平均年齡較低等。近10多年來經濟遲緩、政府債務沉重、人口結構老化,原本的年金規畫難以為繼,改革是不得不選擇。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