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可能,我們只是在這些領域被中國打敗了?”近日,一名美國電台節目主持人向美國財政部長耶倫發出“靈魂拷問”。聽到耶倫給出“中國企業獲得了政府大量補貼導致競爭環境不公平”的“標準答案”,主持人以美國芯片法案和《通脹削減法案》為例質疑美國“可能提供更多補貼”時,耶倫不得不承認,美國政府對清潔能源等重要戰略領域提供補貼,因為這對美國而言具有至關重要的“戰略性”。
對於耶倫的“雙標”,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華春瑩在社交媒體上一語道破天機:“翻譯一下:我們會用補貼支持美國工業,因為這是戰略性的,但當別人這麼做時,那就是不公平競爭。”
事實證明,從特朗普政府開始,美國保護主義措施無一例外只是“回旋鏢”式的自傷遊戲。美國曾對本土鋼鐵行業大行保護主義措施,未能阻止其就業崗位減少、競爭力與市場份額下降;美國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關稅,卻導致美國通脹高企,消費者苦不堪言……如今,美國對中國優勢產業加征關稅,只會帶來反噬效應。阿聯酋《國家報》刊文稱,美國對華新能源限制措施將推升通脹、拖累其經濟增長、阻礙其脫碳進程,並可能導致全球經濟割裂。
回顧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歷程,無論是上半程電動化,還是下半程智能化,距離傳統意義上的燃油車都已大步前進,取得了“顛覆式創新”。事實證明,在一波又一波的產業革新浪潮中,鼓勵自主創新、擁抱開放合作、堅持長期主義的國家都有機會踏浪前行。拖住別人的腳步,並不能讓自己跑得更快更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