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慰孤強調,所以未來的戰爭是高科技的戰爭,科技發展會改變戰爭的形態,如制空權的爭奪僅在大氣層內進行,但是當對方進入太空作戰時,就是不對稱戰爭了。而台灣能創造什麼樣的不對稱優勢?對於戰爭的準備,是準備打未來的戰爭,不是打過去的戰爭。那台灣對未來的戰爭,做了什麼樣的準備?
傅慰孤認為,大陸每年軍事投資是台灣的17至22倍,這不是傾斜,而是不對等,大陸有完整的軍工產業,時間拖越久對台灣越不利,所以不要只看對方出手不重,而輕視這次的軍演,那是因對方未盡全力,因中國人不打中國人。
傅慰孤接著分析,從啟戰指導分析台灣的應對,第一個考量因素是非危不戰,但未到生死存亡之際,民進黨卻一上台便採用反中、抗中、去中政策來挑釁,這不但不能保台,反而製造了危機,不合比例原則。
第二個考量因素是非利勿動,傅慰孤舉例說,一、是否要宣布“獨立”?不敢。二、為了人民的福祉?又不是。三、只要挑釁,就能激怒對方以騙取選票、奪取政權,這才是民進黨想要的。四、最恐怖的是,當情勢對執政者不利時,就挑起戰端,以便轉移焦點,減輕執政壓力。所以採取反中、抗中、去中的政策,對於國家安全來講是不合邏輯的思考。但對民進黨而言,卻可以騙取選票,滿足個人權力慾望。
傅慰孤認為,執政者不能將“國家”、人民推入死亡的陷阱,這是指揮道德的問題,也就是將道。尤其在美中兩強相爭中,不要自作聰明,以為可以操弄博弈的動向。從佩洛西訪台案,只看到台灣身為當事者,既無主導權也無發言權,卻沒看到對國家安全利益的評估,只是觀望美國態度行事。但卻引發大陸軍演,台海新形勢的改變,嚴酷挑戰與風險代價,卻必須由台灣人民單獨來承受,在大國博弈中,小國只是棋子,必然是最後的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