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新黨吳成典:蔡政府抗疫犯不該犯的錯
http://www.CRNTT.tw   2021-05-19 00:31:35
新黨主席吳成典。(中評社 資料照)
  中評社台北5月19日電/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升級,新黨主席吳成典表示,這一年來蔡政府的作為“清零很歡喜、檢疫很佛系、防疫靠運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不做普篩、不接受各界建言,只沈溺於零確診及網軍的吹捧,以至於犯下幾個可避免不該犯的錯、延宕很多該做卻沒做的事。他呼籲不應只沉醉網路讚聲中,而要正視問題並檢討問題。

  吳成典發表文章表示,從2019年底到現在,你我和全世界的共同敵人就是新冠病毒、Covid-19,這樣的目標十分明確不用懷疑。而歷經如此漫長且艱辛的日子,但全球第三波疫情方興未艾,危機仍未度過。在此先跟所有為防疫、檢疫不眠不休的所有醫護等相關人及其家屬表達感謝與敬意。

  吳成典說,目前台灣正面臨另一波本土疫情風暴,確診者橫跨七縣市。始終堅持“中央”指揮大一統的作法,也因為疫調速度追不上,終於授權給地方政府發布與處理。這些縣市首長紛紛提高警戒升級,並設立快篩站,希望能亡羊補牢、圍堵感染源。

  吳指出,快篩也確實成效不凡、各地政府分別檢出10%至30%的陽性感染者。這個比例,很驚人!對比過去“中央”表示對內不普篩、邊境不快篩的堅持,顯得十分諷刺。尤其是去年彰化縣的萬人普篩作為,衛生局與公衛團隊遭到“中央”指責並認定違法開罰,不再是船過水無痕,反而從違法作亂成為先知先驅?況且,當時被嚇阻閉嘴的重要成果結論之一就是:各國最恐懼仍無法防範的“無症狀感染者”被普篩檢出。

  吳又點出,美國華裔醫生Justin Yang於5月14日在臉書發文稱“台灣防疫作法還停留在去年資訊”“民眾卻誤以為體溫正常就沒問題,進到賣場就像擠沙丁魚一樣”“街道上噴消毒水只是政府讓民眾心安的,沒有任何科學證據顯示消毒街道可以預防新冠肺炎”“請告訴你的親朋好友,口罩不只要戴一個,要戴兩個”等等問題提醒台灣,對此,也讓陳時中部長親自出馬澄清,當然陳部長也只針對表示“口罩可以戴很多層、換不了氣”,結案!至於其他問題?跳過!

  吳成典批評說,我們不會質疑陳部長的努力,但嚴格來說就是,沒有功勞只有苦勞!因為,神格化以及名嘴、評論員、網軍的助攻吹捧,反而影響了陳部長的諸多判斷與決策,恐讓台灣從原本引以為傲的資優模範生,到大幅落後的補考生。再簡單的說,這一年來台灣的安全,是來自人民自身的福氣。至於“中央”呢?其實就只是“清零很歡喜、檢疫很佛系、防疫靠運氣”!

  吳說,或許這場記者會所提出的警示,不如美國醫師在臉書的質疑力道,甚至只可能淪為網軍找梗攻擊、救駕護航的主題項目?但,我們還是必須說:陳時中,認錯改進並不可恥,可恥的是逃避、死不認錯!在去年第二波歐洲疫情期間,台灣安然無恙;直到今年印度爆發的第三波疫情,台灣原本也老神在在,無奈的是,破口就是出現了!我們不找戰犯,我們要提醒“中央”的是:這一年來防疫靠運氣很佛系,以至於犯下幾個可避免不該犯的錯、延宕很多該做卻沒做的事。

  蔡政府不應只沉醉在6666的網路讚聲中,而是要正視並檢討以下幾個問題之所在:

  第一、邊境不普篩?隔離不檢測?

  陳時中堅持不普篩的原因其中一個叫做偽陽性或偽陰性,除了造成無謂恐慌之外,幾天前仍強調“普篩不僅沒效,還可能損害醫療量能、拖慢疫調速度,得不償失”。然而縣市政府普篩站已顯成效,陳時中的堅持?很明顯就成為體恤醫療量能的矯情。料敵從寬、禦敵從嚴這幾個字,陳時中的字典裡應該沒有?

  而所謂不明感染源,源頭不就是來自境外的傳播?至於,從入境到隔離的過程,首先入境到隔離地點接送十分鬆散,並非強制由防疫計程車接送,交通部去年3月規定“居家檢疫者自機場返家交通方案”以親友接送為優先,至今從未改變過?到了指定地點隔離期間更是佛系,就只要關著不踏出門口,每天自主量體溫、接電話就好?14天解禁通知一到,就能回家自主管理?

  第二、無症狀感染者、視而不見?

  2020年4月,在劍橋亞登布魯克醫院(Addenbrooke's Hospital)病房裡工作的英國護士阿米莉亞.鮑威爾,被檢測發現為陽性、無症狀感染者,當時她感到十分震驚與恐懼不安。她表示,“在照顧新冠患者時,穿戴完整的個人防護設備,一直感覺正常且安全。突然間,所有這些假設都被打破。”根據媒體報道指出,令她驚訝的是,她絲毫沒有感到不適,她表示“我什麼症狀都沒有,我在室內鍛煉、正常飲食、正常睡眠”。

  截至今天為止,尚無法統計出有多少例無症狀感染者?而英國護士案例是醫院為員工做檢查,她才被發現感染病毒。而醫院的調查更有令人驚訝的結果,即再次檢測1000多位員工中,竟有多達3%呈陽性,她就是其中之一。對照當時的彰化縣萬人普篩,也呈現出了3%的無症狀感染者數字,這樣的3%難道仍沒有參考價值?莫非是無症狀感染者不會感染他人?

  第三、社交距離與Ct值只當口號?

  今年四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刊登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的研究指出,社交距離最少要8公尺才夠。新的證據顯示,病毒會附著在比飛沫輕的氣溶膠中,能持續懸浮在空氣中,傳播的距離也更遠。研究認為,在某些特定環境中(室內或封閉空間),人們保持六英尺(約1.8公尺)的社交距離,病毒的暴露量都很高,病毒傳播與否,與空間內人數、是否配戴口罩、通風程度等因素更加相關。

  這樣的研究,對於“中央”而言似乎沒有參考價值、無視跳過?美好口號仍舊屹立不搖?在室內,只要量體溫、具名登記,做好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就可以保平安?

  而有關感染者Ct值的部分,其變化曲線通常會從前期的偏高,當症狀發生時則下降,接著再經過約14天~20天逐漸回升,但仍有可能再下降。這就是為何規定確診病例的接觸者,會有居家隔離的14天這個期限規定與措施,隔離期滿還要再7天的自主健康管理,則是源自於這個14~20天的曲線所規劃的。然而Ct值也只是其中的一個參考數值,國際上也無一致標準。台灣Ct值以34、35為確診與否判定界線,美國、日本則訂Ct值40以上為採檢陰性。也因此日前曾聽聞為何在台灣沒確診?“出國”卻被篩檢認定為確診的情事會發生。

  本次爆發的本土感染確診者,出現Ct11、Ct18等高病毒量患者,若依照去年2020年數值統計,台灣確診Ct平均值約在30左右,明顯較高出許多(219=52萬倍與212=4096倍),濃度高、確實也增加許多相對較大的傳染風險,但也只見官方關注的是,僅在網站上說明該傳聞並不全然正確?

  第四、中醫研發貢獻新藥只見外銷?

  中醫藥研究所於2020年4月20日選擇《臨床指引》中以“抗病毒”與“免疫調節”藥物組成為主的“輕症方”作為治療患者之核心標準方劑(中醫藥研究所命名為“台灣清冠一號;NRICM101”)為了能夠對台灣社會及國際疫情有所幫助,中醫藥研究所已為“台灣清冠一號”申請相關商標及專利,並採用“非專屬授權”來擴大組成“中醫藥國家隊”,目前已有八家GMP中藥廠取得授權(順天堂藥廠、莊松榮製藥廠、勸奉堂製藥、立康生物、天一藥廠、漢聖製藥、勝昌製藥及華陀扶元堂),其中四間藥廠製劑產品已經通過衛生福利部外銷專用藥品許可證審查,並進行量產與出口來協助疫情嚴峻之國家(包括歐、美、亞、非洲及澳洲)。

  但是“衛福部次長石崇良表示,由於中藥在台灣受“藥事法”規範,“清冠一號”屬於新藥,依規定須進行臨床試驗,才能取得新藥查驗登記並在台灣上市,但因台灣疫情穩定,病例數少,實驗數據不足;而“國外”多數國家都將中藥視為膳食補充品,無須藥品註冊,因此“清冠一號”只能外銷。目前已有兩家中藥廠取得外銷許可證,銷售到美國、加拿大、英國、比利時、南非、菲律賓等國,也透過外交管道協助史瓦帝尼、巴拉圭及秘魯等國取得該產品。也就是說,因為台灣疫情穩定,只需做大外宣即可?這是何種怕死沒擔當的官僚心態?

  第五、快篩研發成就卻不落實採用?

  為能解決耗費人力的篩檢,快篩研發已完成。長庚醫院及長庚三月底舉行記者會宣布:這個認證字號為“防疫專案核准製造第1106803303號”的試劑,是在政府支持下,完全由台灣自行研發出的中和抗體檢測試劑,準確率高達90%以上。傳統方法通常需時3到5天,且操作上有一定的危險性,不可能大量執行這樣的檢驗,而中和抗體的快速檢驗試劑則可以打破這樣的瓶頸。

  但這樣令人激賞的成就,原本能讓台灣更安全的成績,該試劑已技轉台塑生醫公司並製出成品,也於今年3月5日取得台灣食藥署EUA證書認證完成,可正式量產上市使用,重點卻放在後續並將陸續申請東協各國及歐美國家的認證許可。那台灣內部與邊境呢?因為陳部長的堅持?似乎也只能望而興嘆?也是大外宣?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