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1日電/大華網路報今天“點評”文章說,國民黨青年黨員日前召開記者會,肯定了九二共識的歷史貢獻,但是主張應該跳脫、超越,亦即離開至少淡化九二共識。相關問題如果能做更加深入的了解,對於找出可行途徑才有真正助力,也才能團結全黨及號召民眾。
有青年黨員提出“不應害怕思考李登輝路線、務實‘華獨’的可能性”。此一主張已曾出現在改革委員會青年會議的總結報告中所建議“思考李登輝路線的務實‘華獨’可能性,以挽回中間選民”。誠然挽回中間選民極為重要,但若切實了解李路線所曾造成的台海危機,應可知無法憑此爭取選民。而且李登輝在位時冠冕堂皇的表面說詞,恐非現在的國民黨所敢公開標舉的。
李之“華獨”的代表作為“兩國論”,即兩岸是“國與國關係,至少是特殊國與國關係”。此一定位是他長達十二年執政的最後一年1999年才提出的。若是更早的時候或是他兩次角逐大選的時候即提出,他能順利當選嗎?反而是他在競選時,都強調謀求國家統一、反對台灣獨立、台灣人就是中國人。這些話也都貫穿他執政的全程,包括“兩國論”仍以統一為終極目標。那麼這些有關統一、反獨、中國人的說法,是現在國民黨勇於宣揚的嗎?否則就會比李登輝走得還遠而和台獨並肩了,如此還是國民黨嗎?
至於“兩國論”發佈後的結果,是大陸發動十萬部隊規模的台海軍事演習,美國因而對李極為不滿,準備自台撤僑,以躲避大陸的軍事攻擊。後因九二一大地震,大陸可能的實際軍事行動才終止。李登輝則又恢復強調國家統一、反對台獨、一個中國兩個政治實體。因此,“兩國論”無疑為一次嚴重失敗的嘗試,如今的中間選民若所知悉,就會避之唯恐不及了,何來被國民黨“挽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