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1日電/大華網路報今天發表時評說,外交部長吳釗燮日前接受德國媒體《南德日報》訪問的報道,引發大陸駐德國大使館抗議該報“刻意製造‘一中一台’,藐視國際社會和德國奉行的‘一個中國’原則,為‘台獨’分裂勢力提供輿論舞台”。吳釗燮接受專訪的內容,不外乎是闡釋蔡英文總統的雙十講話,以台灣的民主體制正受到大陸壓迫為主軸,而以冷戰思維爭取西方國家支持。
10月26日《南德日報》刊登吳釗燮專訪內容,除主標題為“台灣一夫當關”外,並引吳釗燮所言“中國意圖併吞台灣,也畏懼台灣民主如鯁在喉”為副標題,這也難怪大陸駐德大使館抗議“為台獨分裂勢力提供輿論舞台”。畢竟,使用“併吞”一詞在語境上,意味了台灣並無追求和大陸統一的意願,而且還分屬兩個“國家”。
儘管在二次世界大戰後開啟的冷戰時期,德國分成了東德和德國兩個國家,但這情形和目前的南、朝鮮相同,都是戰後美、蘇兩大強權國家爭霸的結果。更重要的是,在柏林圍牆倒下之前,東、西德雙方雖然在意識形態上敵對,但卻都以追求兩德統一為目標。南、朝鮮雙方從二次戰後即處於軍事抗衡的態勢,但韓國政府機關設有“統一部”,且直到近一年左右,雙方對和平與統一的努力,才有了重大的進展。
德國目前的憲法名稱為《基本法》,這是沿襲自兩德統一前的西德《基本法》。西德在二次世界大戰後制定憲法時,鑒於德國在戰後因國際因素分裂成兩個國家,認為在兩個國家尚未完成統一前,對於規範國家構成的最高效力之法律,其名稱不應使用憲法,所以才使用了“基本法”的名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