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俊榮。(中評社 資料照) |
中評社台北8月10日電/教育部課審大會明起三天審議十二年國教社會領域新課綱,其中高中歷史有多項重大變革,包括教學方式由編年史改為主題式,改變過去中國史、台灣史、世界史各自獨立的分界;並在某些主題用“東亞”的脈絡解讀,強調區域而非國別,引發“去中國化”的質疑,預料將引發另波課審大戰。
依據草案,12年國教新課綱高中歷史將不再分台灣史、中國史及世界史,而是分出3個分域,台灣、東亞及世界,一改過往大量中國史內容,從原本的1.5冊內容縮減為1冊,並將中國史改放在東亞史的脈絡下討論。
舊課綱的歷史科編排方式,是按照年代或朝代的順序排,例如,中國史分成“先秦時代”、“秦漢至隋唐”、“宋、元、明與盛清”等。新課綱則用主題式的方式分單元,例如,中國相關主題有4個單元,“中國與東亞的交會”、“國家與社會”、“人群的移動”和“現代化的歷程”。
依據課綱草案內容,國中及普通高中必修的歷史課程採分域架構,從人民的主體觀點出發,以由近及遠、“略古詳今”為原則規畫。但像是石器時代、夏商周三代都消失,內容也著重文化史、制度史,政治史的部分幾乎都沒有了。有教師反映,過於省略歷史脈絡,恐讓學生難以完整吸收,老師補充勢必得要加強。
另有課審委員學生代表蕭竹均將於課審大會提案,提高台灣史占國中歷史科比率,台灣史學習時數不得低於歷史科總學習時數的二分之一,並建請研修小組於歷史科與公民科,研擬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相關學習內容,以及增加台灣原住民史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