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盈昶精工實業董事長陳泳助。(中評社 高易伸攝) |
中評社高雄3月30日電(記者 高易伸)參加2018高雄自動化工業展的盈昶精工實業董事長陳泳助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兩岸製造業合作在互助相容性上是很足夠的,台灣每年機械零件、機具或生活產業等約有四成以上輸出至大陸,不論是單組配件或完整系統都佔相當高的比例,從市場上看其實兩岸是相互需求的。
陳泳助說,中國的未來需要一個高質量、高質化設備,大陸現在針對一些低階或傳統的機械工具其實自製率已非常得高,而這些機械工具不會是未來的中國所想要的。因此在兩岸互動上,我們還是希望朝開放友善地方向前進,如果能讓企業結盟一起把餅做大是很重要的。
盈昶精工董事長陳泳助出身貧困家庭,求學時期因家境清寒必須白天打工、晚上讀補校。自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夜間部畢業後進入日本企業工作,因表現優異獲派駐日本機會。陳泳助從不懂日語到一邊工作、一邊攻讀日本東京工業大學並取得博士學位,寫下自己的人生傳奇。21年前陳泳助從日本返回台灣高雄創業,對於師徒制與公司發展極為肯定,因此進用家境清苦、品性優良、願意學技術的補校生為正式員工。
面對兩岸智慧機械的發展,陳泳助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台灣早年多以代工及製造等為主,台灣在“基本功夫”上是比大陸來的要好,產業發展的歷程與接觸範疇、領域也比大陸更廣。
陳泳助評估,大陸世界工廠雖然起步一段時間,但絕大潛在部分還是停留在“二次代工”階段。當然大陸也有不少優秀且國際涉入極深的世界性公司,但以比例來看在這麼大的市場中還是少數,整個市場被高階機械影響的層面還需要一段時間。台灣的智慧機械如果能跟大陸市場整合其實是好事也是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