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討會現場。(中評社 李娜攝) |
中評社赤峰7月31日電(記者 李娜)第13屆“兩岸和平研究”學術研討會會議於30日晚在內蒙古赤峰落幕,會議當天,兩岸學者圍繞“變動中的亞太情勢與兩岸關係”進行交流與討論,在兩岸關係現狀與展望兩岸未來的問題上,與會學者都強調兩岸目前形勢的嚴峻性,他們對現狀“感覺非常不好”,但並不意味著兩岸問題“無解”,兩岸學者在兩岸前景上大多持有“樂觀”的態度。台灣政治大學候任東亞所所長王信賢在總結發言中引用了與會學者的一句話“即便不樂觀,我們也沒有悲觀的權利”。
台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在研討會主旨發言中表示目前兩岸形勢相當不好,他稱從來沒有感覺像現在這樣不好,從去年520蔡英文總統上台,民進黨拒絕“九二共識”,兩岸交流機制中斷。現在中國國力大幅度提升,網絡上網民的民族主義情緒高漲,出現了“武統”的聲音,讓人“膽戰心驚”。趙春山認為影響兩岸很重要的變數是美國,特朗普上台後相當難以預測,對台政策也具有不確定性,但目前兩岸也不是處在“無解”的狀態,形勢雖然不樂觀,但也沒有悲觀的權利。趙春山表示兩岸未來挑戰很多,機會還是有的。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黃嘉樹表示,民進黨現在主要倚仗的是美國的支持和島內所謂“新民意”的捧場,但民進黨應當明白兩點:一是美國將越來越“靠不住”;二是台灣的民意不可能成為台獨的護身符。黃嘉樹特別指出,台灣民意是會變的,所謂的“天然獨”也會變。台灣有大批的民眾為了抗拒統一而選擇包容台獨或利用台獨,但他們卻未必是絕對獨、理念獨,當他們發現台獨只能帶來損害乃至災難時,就會轉過來支持統一。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表示,兩岸關係是個“死棋”,就算國民黨上台後能轉化為“活棋”,也解決不了問題,除非兩岸最後“攤牌”。王建民認為兩岸關係發展陷入僵局,對抗持續升級主要體現在:兩岸政治對抗常態化、“兩岸現狀”正在被改變;二是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的台獨分裂活動持續深化和升級;兩岸人員交流與兩岸經貿往來合作緊縮;兩岸在國際社會較量更激烈,鬥爭更尖銳,形勢更複雜,以及兩岸民意更加對立。
王建民提出值得注意的一點:島內民意呈現兩極化和新變化。王建民認為,兩岸的僵局與民意的對立,但並沒有改變台灣民眾依然把大陸作為發展的重要目標選擇,台灣青年到大陸就業、創業的熱潮仍在持續。王建民認為,兩岸人員與經貿交流雖然存在困難與挑戰,但還會持續推進。
對於兩岸關係的前景,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副所長朱衛東認為現在大陸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都出現於大陸越來越好的大環境中,這對於大陸並不是壞事,他認為台灣老百姓是在“試”:“急獨”的路走不通,馬英九時期又走得太快、太近,讓他們擔心,他們覺得不妨試試蔡英文總統的“柔性台獨”。朱衛東認為,台灣領導人在其有“籌碼”的時候應盡可能來和大陸談判,目前外部環境是有利於統一的,至於島內的環境則必須讓台灣民眾去親身經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