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換電模式 占位新能源車下一個“風口”
http://www.CRNTT.tw   2020-11-15 08:50:57
  中評社北京11月15日電/儘管“新四化”早已是不可逆轉的趨勢,但電動汽車發展之路仍然橫亘著車輛殘值、電池安全和充電便利這“三座大山”。為了越過這些“高山”,增程、插混、快充、換電等模式層出不窮,其中近期大熱的換電模式有望成為新能源汽車的下一個“風口”。

  根據測算,慢充模式下電動汽車一般需6至8小時才能充滿電,耗費時間較長,沒有私人充電樁的車主很難保證慢充頻次;而頻繁快充則不利於延長電池使用壽命。據業內人士介紹,換電模式的補能過程比加油還快,且無需停車位支持;通過車電價值分離,可以降低消費者購買門檻,並解決新能源車殘值低的問題;通過電池的統一管理、集中慢充,能有效保證充電安全與電池壽命,還能幫助城市電網削峰填穀。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徐海東曾表示,車電分離確實可以解決當前電動車充電時間長、電池衰減和回收利用等一系列問題。而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秘書長兼首席專家張永偉也認為,動力電池具備可移動、可分離和可控制三個特性,可以衍生出許多形態。車電分離後,企業可以構建移動電網對動力電池包進行運營管理,根據用戶的需求靈活選擇全新電池或梯次利用電池。

  事實上,充電模式並非新創,此前以色列新能源汽車公司Better Place和美國新能源汽車公司特斯拉均嘗試過換電模式,但都以失敗告終,Better Place甚至宣告破產清算。為何換電模式得以再度在中國“翻紅”?究其原因,此前國外企業的失敗是因為前期一次性投入大和技術標準不完善,而當下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的快速發展使成本下降明顯,讓換電模式的經濟性問題有了解決的可能,與此同時,動力電池越來越向頭部企業集中也使得換電模式的標準梗阻有望破解。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大力支持和鼓勵,讓新技術、新模式打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工信部曾公開表示,充電與換電都是電動汽車的能源補充方式,各有其適用領域和細分市場。由於新能源汽車產業整體上還處於初期階段,技術路線、商業模式都在發展變化之中,鼓勵相關企業開拓創新,開發充換電技術,探索商業模式創新。

  隨著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相關政策陸續出台,2020年以來,多家新能源汽車上下游公司及資本開始湧入這一市場,包括蔚來、北汽新能源、長安新能源、吉利汽車、奧動新能源、伯坦科技、寧德時代、矽穀天堂、北汽藍穀、軟銀等已經紛紛布局卡位。其中吉利汽車宣布,計畫到2025年將建設5000座換電站,覆蓋全國乃至東南亞。

  資本及產業鏈公司的加入,令換電模式或將迎來一次逆襲。而隨著更多車企可能轉向換電模式,一場市場話語權之爭也即將展開。儘管多數車企還專注於各自品牌的換電服務,長安新能源已在首個換電站落成時宣布,通過與寧德時代的合作,該換電站將兼容廣汽、上汽、一汽紅旗等七大主機廠換電服務,這意味著其將有更多的翻台率和盈利能力。

  浙江大學能源工程學院動力機械及車輛工程研究所副所長朱紹鵬曾表示,換電站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預示著市場和產業終將回歸商業本質,換電模式將逐步成為新能源汽車重要能源供給方式。未來將吸引更多資本進入,湧現更多換電模式創新,換電模式成為風口是必然,只是這個風口姗姗來遲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與充電樁一樣,未來通過大數據運營,換電站還將成為能源互聯網、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毋庸置疑,技術的快速進化讓新能源汽車發展充滿多種可能性,而這也正是新能源汽車產業最大的魅點所在。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吳蔚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