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孫若怡析當代台灣社會親日情結歷史根源
http://www.CRNTT.tw   2019-04-25 00:25:02
 
   第二, 文化滲透。孫若怡表示,通過各式各樣的管道,日本文化在台灣展現了無孔不入與無所不在的影響力量:

   1、具有日資背景的便利商店、汽機車修理廠與日式餐飲館,可謂遍及全台;往往成為日本右翼政治勢力,支援台獨勢力的一隻看不見的手。電視台中的日本廣告、卡通影片以及日本流行商品,則深深影響青少年的審美與價值認同。
根據2009年1月“日語能力徹驗中心”的統計資料顯示,在全球60萬人報考的日語能力測驗(JCPT)中,台灣就佔了6萬6千人;可見年輕一代親日的現象。

   3、長期以來台灣人的抗日運動,總被一股看不見的力量掩蓋或歪曲,而自蔡英文總統上台後,全台各地日據時期的遺跡、建築,雕像和地名等,都被全面的恢復。近期,除了東南亞各國的外勞外,日本人更是在台灣大量的湧現,無論是在超市、地鐵或馬路上,日語已朗朗上口。

   3、日本政府刻意的拉攏;自李登輝任總統以後,赴日留學生與教授訪問交流的名額大幅增加,日本刻意並加緊培養親日勢力。另一方面,台日間的交流與觀光名額與機會也不斷擴大寬鬆。2009年6月1日,台日間所簽訂的“渡假打工”( working holiday )協議正式執行,適用對象為18-30歲之間的年輕人,每年台日各有2000名額,打工期間可在當地賺取旅遊資金。

   孫若怡指出,日本上述這些作為與目的,一方面遏止台灣與大陸的合作,另一方面更在為其軍國主義發展與重回台灣鋪路。
   
   第三, 政治力量。日本雖然與台灣沒有正式的外交關係,台日關係更應該是隸屬於中日關係下的運作;然而,事實上日本對台灣政治的左右程度,絕非一般,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藉由經濟與文化的深入台灣社會,自李登輝就任總統以後,台日間的政治關係,逐漸脫離出日、中關係的原則與軌道。1973年,自民黨內的親台派成立“日華關係議員懇談會”,專門發展對台關係,至1980年代末期,其成員已由原先的150人增至270人;其中多為日本右翼的支持者。

   2、1991年5月,日本更將台灣駐日機構名稱“亞東關係協會駐東京辦事處”,擅自更名為“台灣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擅用“台灣”之名暗示了對台獨的支持。李登輝更自稱自己是日本人,以彰顯其愛日、親日的形象。
 
   3、2008年9月19日,馬英九在當選為中華民國總統後,與日本駐台記者舉行茶敘,為表達善意特別提出要建立“台日特別夥伴關係”的構想。2009年元旦過後第一天上班,就宣示該年為“台日特別夥伴關係”的促進年;其“友日”的姿態,也反映出了日本在台灣的無形制約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