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議現場(中評社 張爽攝) |
中評社北京1月7日電(記者 張爽)2018年台港澳十大法治事件研討會暨新聞發布會5日在南開大學舉行,涉台、港、澳專家學者對2018年台港澳三地發生的法治事件進行點評,並投票選出2018台港澳十大法治事件。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張建說,2018年台灣九合一選舉波譎雲詭。台灣選舉是非典型性的選舉,很難預估結果。民進黨沒想到自己輸得這麼慘,國民黨也沒想到韓國瑜能贏這麼多。國民黨暫時獲得了喘息的機會,民進黨逼宮蔡英文總統,但這是否意味著2020年民進黨就會下台,國民黨就能執政,還很難說。
在點評“奧運正名公投”時,張建說,“奧運正名公投”涉及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在馬英九執政時期,大陸對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持相對寬鬆的態度,但是蔡英文總統上台後,大陸壓縮台灣的國際空間。雖然這一公投案沒有通過,但是有400多萬人支持,500多萬人反對,相差不大,這對大陸對台工作提出的挑戰就是“應該如何看待台灣民意”。大陸過去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現在其實是寄希望於我們自己。習主席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四十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是“堅持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多了“堅持”這兩個字,程度已經比之前的“寄希望於台灣人民”有所下降。
台港澳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邵寶明說,台灣九合一選舉結果既意外也不意外,這是大陸惠台政策發酵的結果。大陸要在“兩岸一家親”的橋梁和道路上更加努力,爭取更多的台灣民心,抓住島內民眾希望經濟好轉的痛點,理解島內民眾希望改善民生的訴求。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兩岸關係研究所所長朱鬆嶺說,港澳台法律事件越來越多,島內治理、兩岸關係越來越多地反映為法律問題,熱點問題開始增多,焦點問題增多,研究也更加細化、加深、加強,增強了用法律理解島內治理和兩岸關係的能力。“一國兩制”的香港模式和澳門模式,從政治模式進入法律模式、從理論進入實踐、從粗獷進入精細,為“一國兩制”台灣模式的探討提供了更多的參考。
朱鬆嶺說,兩岸關係的很多問題既是政治問題又是法律問題,反映島內治理的發展、港澳模式的發展、兩岸關係的發展進入到新的階段,越接近問題解決的時候,法律和政治的相互結合、混雜、轉換就越來越多,就會越來越多啟發出學界的智慧,為“一國兩制”貢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