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大學台灣研究所所長劉相平(右一)作為涉台專家學者代表出席2日的《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中評社 張爽攝) |
中評社北京1月5日電(作者 劉相平)1979年元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此前,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順利召開,黨的總路線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改革開放的征程開始起步;中美兩國發表《建交公報》,宣布於1979年1月1日建交,中國迎來的一個和平與發展的有利空間。在這個中國歷史重大的轉折點上,《告台灣同胞書》的發表,“和平統一”方針的提出和確立,“一國兩制”呼之欲出,兩岸關係從緊張對峙走向緩和改善。2019年1月2日,在中共召開十九大、大陸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時代之後,大陸即將實現“全面小康”以及迎來中共建黨100周年之際,在兩岸實現全面直接雙向“三通”、兩岸同胞大交流大交往大合作、相互往來日益密切、彼此心靈日益契合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提出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五點主張。在中國歷史發展又一個重要節點位置上,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進一步明確了新時代兩岸關係發展的目標和方向,規劃了新時代兩岸關係發展的路線,吹響了兩岸關係從和平發展走向和平統一的號角,為推進祖國統一大業提供了強大動力。
習總書記強調:“台海形勢走向和平穩定、兩岸關係向前發展的時代潮流,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的!國家強大、民族復興、兩岸統一的歷史大勢,更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的!”“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他號召“兩岸中國人、海內外中華兒女理應共擔民族大義、順應歷史大勢,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正如劉結一主任所說:“習總書記重要講話高屋建瓴、視野宏大、內涵豐富、思想深邃,貫穿著歷史思維、戰略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是“指引新時代對台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具有劃時代意義”。“講話”涉及歷史成就、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影響台灣問題的外部因素等諸多層面,需要我們進一步學習、領會。本文就“講話”中的某些層面談點個人體會。
習總書記在“講話”中鄭重倡議,“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兩岸各政黨、各界別推舉代表性人士,就兩岸關係和民族未來開展廣泛深入的民主協商,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達成制度性安排”。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自2005年發軔、2008年步入軌道以來,兩岸實現全面直接雙向“三通”、開啟兩岸同胞大交流大交往大合作局面,海協會、海基會進行了11次會談、協商,簽訂了23項協議;國共論壇、海峽論壇多次舉辦;兩岸最高領導人進行了歷史性的見面;兩岸經貿往來、人員交往日益密切頻繁……為兩岸政治協商積累了巨大能量,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時代潮流浩浩蕩蕩。歷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海峽兩岸關係的發展不能因為“先易後難、先經後政”的說辭停滯在“只經不政”的狀態,海峽兩岸應該把握歷史機遇,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果,共同開創中華民族美好未來。兩岸進行政治協商,“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達成制度性安排”是時代的要求。事實上,此前兩岸專家學者已經呼籲兩岸簽訂“和平協議”、設立“和平發展委員會”,習總書記的講話,正是呼應了人民的心聲。當然,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邁入和平統一階段之際,兩岸各政黨、各界別推舉代表性人士,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就兩岸關係和民族未來開展廣泛深入的民主協商,簽訂“和平統一協議”、設立“和平統一委員會”,實乃應有之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