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電影家協會原主席、著名導演李前寬(中評社 閻曉陽攝) |
中評社北京12月12日電(實習記者 閻曉陽)中國電影家協會原主席、著名導演李前寬11日在中華文化論壇上接受中評社記者採訪。他認為,儘管兩岸文化產業基金是一個嶄新的事物,但是前景是令人看好的。是否能夠有效地整合和利用基金資源,取決於有關各方的關注和參與程度。
李前寬是著名導演、中國電影家協會原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曾任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副主任,第二屆中加國際電影節榮譽主席。他執導的影片曾多次榮獲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影片獎、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等,本人也曾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美中文化交流特殊貢獻獎等獎項。他的代表作品有《開國大典》《決戰之後》《傳奇皇帝朱元璋》《星海》等。
在本次論壇上,台灣著名收藏家、藝術大師許伯夷與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簽署協議,決定成立兩岸文化產業基金,致力於解決兩岸文化產業發展的資金問題。
李前寬對此表示,基金剛剛設立,一切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但是基金與電影產業相結合的願景是令人振奮的。他指出,業界人士對此還是普遍看好的,並擁有將其做大做強的充足信心。目前,正處在中國電影產業化的緊要關頭,小打小鬧是不行的,需要攜手把產業做大做強,兩岸文化產業基金就是一個契機。
李前寬對中評社說,基金的做大做強需要各方力量的參與,並可以用20個字加以概括。
第一,是國家意識,即基金的設立、運行和發展要符合國家的意識。以電影為例,作為最具文化力、表現力和影響力的載體,要將電影充分利用,發揮優勢,從而更好地服務當下,服務於新時代追求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
第二,是政府支持,即一切項目的投資和運轉都要征得政府部門的同意和幫助,尤其是在地方項目的開發過程中。要努力獲得項目所在地的政府在政策傾斜、資源調配等方面的傾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