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問題是怎麼辦。
首先,中國作為一個崛起的大國試圖在最低水平上以保衛它的一些切身利益,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即使在過去由於考慮到弱點或其他因素,如國內穩定或積極的國際的環境,中國犧牲掉了部分利益。當然,美國也絕對不應該被批評為試圖維持其在該地區的主導地位; 其實該傾斜是基於一個保存至現在的現實政治原理。中國和美國別無選擇,只能訂立一份新合約,在保護中國切身利益的同時達到不會破壞美國主導地位和其在聯盟體系的信譽的要求。這將反過來需要雙方提高危機管理能力,雙方在權利與力量和平再分配上也要有所妥協。
第二,中國的傳統模式,即承認其是中美關係藍圖的受益者的模式越來越不可行。當美國不再有能力在處理自己的區域或全球性的問題獨掌大權時,它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秩序之間長期脫節,走向不可持續的方向。也許,如果中國沒有做出讓步,美國預計在短期內將緩和緊張的中美關係局勢,但期待一個正在不斷上升力量體被利用或長期維持不獲利益的狀態,同時要求他還要承擔各種責任,這是非常不現實的,更是不可能的。這不是簡單為中國聲討利益; 它也是在借鑒過去衝突的教訓。兩國領導人應該銘記的是新模式需要建立在力量平衡和恰當的心理預期上,而不是單方面的讓步。
最後,我們應該對習近平訪美的期待保持一顆平常心。這和鄧小平在1979年訪問美國截然不同,沒有共同的敵人,雙邊關係走向就失去了明顯的方向性。直到有新的共識或達到平衡之前,這兩個大國必須盡可能的管控糾紛、尋求合作。如果中美兩國領導人都沒有清楚地認識到這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過程,任何參參訪或高級別交流只會增添錯覺,把兩國引上不歸路。在這個意義上說,習近平訪美和他對中美關係的處理方式充滿挑戰,並且缺乏先例。 |